时间: 2025-04-26 03:4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6:51
效诸将三首 其二
关河日夕羽书传,
亿万刍茭悉帑钱。
不为陈师来紫塞,
何缘转粟上青天。
至尊减膳龙庭外,
诸将忘身虎旅先。
自古足兵谋足食,
四方愿祝屡丰年。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与粮食供应之间的关系。诗中提到,战事频繁,边疆的信息每天都在传递,国家为了应对战争,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和钱财。这并不是因为敌军已经逼近,而是因为粮食的调配需要在高空中进行,以确保能支援前线。诗中提到,皇帝在龙庭外减少饮食,众将士则在前线拼命作战。由此可见,历来兵员的壮大和粮食的充足是密切相关的,愿望在于各地都能年年丰收。
作者介绍:施何牧,字子炯,号何牧,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沉稳内敛,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和内忧外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战争中的艰辛与粮食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施何牧的《效诸将三首 其二》以战争与粮食的关系为核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诗的开篇以“关河日夕羽书传”引入,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迫以及信息的迅速传递,暗示国家的动荡与不安。接着“亿万刍茭悉帑钱”更是直白地指出国家为战争所耗费的巨大财力,给人以沉重感。
诗中的“至尊减膳龙庭外”一语,暗示皇帝为了国事而减少饮食,这种自我牺牲的形象不仅表现了皇帝的责任感,也让读者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深重压力。而“诸将忘身虎旅先”则将焦点转向前线将士,突显他们的奉献精神与战斗勇气。此句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在强调粮食和兵员的关系时所传达的情感。
结尾的“自古足兵谋足食,四方愿祝屡丰年”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表达了对于和平与丰收的渴望,呼应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施何牧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忧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战争与粮食供应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了国家在面对外敌时所需的资源与牺牲,表达了对和平与丰收的期盼。
诗词测试:
诗中“亿万刍茭”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至尊”指的是谁?
诗中强调“足兵谋足食”的含义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参考材料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施何牧的诗歌及其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