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0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09:07
袅娜破瓜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众里腰肢遥可识,应殊。
暗里犹能摸得渠。醉侧不须扶。
唤作周家行画图。背立欠伸花絮底,知无。
未信丹青画得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像是破瓜的美好形象。春天的二月,豆蔻花已经发芽。人群中,她的腰肢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实在与众不同。即使在暗处,我也能感觉到她的存在,醉酒时也不需要人来搀扶。她的姿态宛如周家画中的人物,背对着我,懒懒地伸展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难道你不知道吗?我不相信画能描绘出她的美丽。
“周家行”出自于古代诗人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对美的追求。周家是指周邦彦,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中常有描绘美人之作。
陈师道,宋代诗人,以清丽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女子的美丽与情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崇拜。
这首诗作于春季,描绘了青春的女子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
这首《南乡子·袅娜破瓜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悠扬的词句,展现了一个春日里美丽女子的形象。诗的开头以“袅娜”二字,便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娇美的女子,仿佛她在春风中轻盈起舞,生动而富有韵律感。接着,诗人通过“豆蔻梢头”描绘出女子的青春气息,传达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诗中“众里腰肢遥可识,应殊”一句,展现出女子在众人中独特的气质,仿佛她的每一个动作都与众不同,令人难以忘怀。诗人用“暗里犹能摸得渠”强调了内心感知的深刻,即使在微暗的环境中,依然能感受到她的存在。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
“醉侧不须扶”则显示了诗人对美的痴迷,甚至在醉酒中也希望能独自欣赏。最后,诗人用“未信丹青画得如”表达了对绘画艺术的质疑,认为即使再精美的画作也无法真正捕捉到那份生动与灵动,这种对美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令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歌通过描写春日中美丽女子的形象,表达了对青春与美的向往,以及对艺术表达极限的思考。诗人不仅在描绘自然之美,也在探讨人类对美的理解和表达,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袅娜”在诗中形容的是谁的状态?
“众里腰肢遥可识,应殊”表达了什么?
诗人最后一句“未信丹青画得如”表明了对什么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