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止水亭》

时间: 2025-05-02 17:45:32

诗句

惊涛渺半空,怒势突千里。

此岂水性哉,物有激之耳。

方塘寻丈间,一泓清且泚。

镜面烛须眉,水壑绝尘滓。

道人修净观,此心如此水。

不从苦海中,更放波澜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45:32

原文展示:

止水亭

惊涛渺半空,怒势突千里。
此岂水性哉,物有激之耳。
方塘寻丈间,一泓清且泚。
镜面烛须眉,水壑绝尘滓。
道人修净观,此心如此水。
不从苦海中,更放波澜起。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惊涛的波浪在半空中翻腾,愤怒的潮势直冲千里。
这哪里是水的本性呢,只是受到外力的激荡罢了。
在方塘的丈许之间,映出一泓清澈的水面。
如同镜面照耀着胡须与眉毛,水壑中却没有一丝尘埃。
修行的道人凝视着这清净的景象,心如这水一般清澈。
不再沉沦于苦海之中,心中波澜也随之消退。


注释:

字词注释:

  • :微小,形容波涛的渺小和广阔。
  • 怒势:激烈的潮流。
  • :刺激,激发。
  • :清澈,透明的水。
  • 镜面:水面如镜,形容水面平静无波。
  • 尘滓:污秽、杂质。
  • 道人:修道的人,指追求清净的人。
  • 苦海:生死苦难的海洋,象征人生的苦难。

典故解析:
“苦海”乃佛教用语,常用于比喻人生的痛苦与烦恼。修行者通过心灵的洗净,可以超脱于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反映对自然的观察及内心的思考,常用清新脱俗的语言表达对生命和心性的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诗人借水的变化,表达内心的清净与波澜,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修道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止水亭》是一首通过水的描写来反映内心世界的诗。诗中前两句描绘了惊涛骇浪的景象,暗示着外界的激荡对内心的影响。诗人用“此岂水性哉,物有激之耳”来表达水的本性是清澈的,只有在外力的作用下才会产生波动,这譬如人心,若受到外界的干扰,便容易陷入烦恼之中。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而描绘一方清澈的塘水,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澄澈。水面如镜,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清明,暗示着修行者追求内心的净化和升华。最后,诗人以“此心如此水”收尾,强调心灵的状态与自然的水相映成趣,表达出一种不再追逐世俗纷扰、向往心灵宁静的理想。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邃,融自然景象与人心感悟于一体,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惊涛渺半空:描绘波涛在空中翻腾,展现出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
  2. 怒势突千里:波涛的怒势如同狂风骤雨般,冲击千里,表现出外部环境的强烈。
  3. 此岂水性哉,物有激之耳:反思水的本性,强调水的清澈与宁静是被外力所激荡的结果。
  4. 方塘寻丈间,一泓清且泚:在方塘之中,发现一泓清水,形容水的透明与宁静。
  5. 镜面烛须眉,水壑绝尘滓:水面如镜,照耀着人的面容,而水底却没有一丝污垢,象征内心的清净。
  6. 道人修净观,此心如此水:修行者在观察清水,心境与水相似,清净无染。
  7. 不从苦海中,更放波澜起:不再被生死苦海所困扰,内心的波澜也随之消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的清澈比喻为内心的宁静。
  • 对仗:如“惊涛渺半空,怒势突千里”,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水被赋予了情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出对外界干扰的反思,强调心灵的净化与自我修行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惊涛:象征外部环境的动荡与不安。
  • 方塘:代表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 镜面:象征自我反思与内心的明晰。
  • 道人:象征追求真理与内心觉悟的人。
  • 苦海:象征人生的苦难与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此岂水性哉,物有激之耳”意为:
    A. 水的本性是波涛汹涌
    B. 水的本性是清澈的
    C. 水的本性是静止的
    答案:B

  2. “镜面烛须眉”中的“镜面”是指:
    A. 明亮的天空
    B. 清澈的水面
    C. 光滑的石头
    答案:B

  3. 诗中“苦海”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环境
    B. 人生的痛苦
    C. 物质的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关系。
  • 王维的《鹿柴》:同样体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在《止水亭》中,水象征的是内心的清净,而在李白的《庐山谣》中,山水则象征着人对自然的向往和逃避世俗的渴望。两者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情感基调和侧重点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的比较研究》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诗词的美学和文化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建王生辰 其二 还乡后十月作 其三 采莲(入破) 野庵分题 和镇国闻笛 代弥坚就赵府作会致语口号 次韵王正之惊蛰有感言归 太清舞 东钱湖 次韵张汉卿梦庵十八咏 其四 玉沼 渔家傲(留别孙表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矛字旁的字 展缩 毋字旁的字 桐油 夺门而出 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朋党比周 区区之心 言字旁的字 惊禽 自在逍遥 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惹祸招殃 包含搅的词语有哪些 东滚西爬 业字旁的字 永驻 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