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5:17
何许觅丘壑,不专在山林。
胸次傥萧散,市朝有幽寻。
只今谢幼舆,超然抱遐心。
俯仰得佳趣,何尝日登临。
我虽非夔旷,粗亦能赏音。
不用于一再鼓,山高水深深。
这首诗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向往与探索,并非只在山林之中。即使心情悠然自在,也能在繁华的市井中寻找到幽静的乐趣。如今的谢幼舆,心境超然,追求远大的理想。抬头低头之间,便能获得美好的情趣,何必每天都去登高望远?我虽然不是夔旷那样伟大,但也能欣赏到美妙的音律。不需要反复敲打,山高水深,自有其深远的意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悠远为特征,常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士人雅士追求隐逸与自然的风潮。诗人可能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希望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喧嚣尘世的超然态度。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追求与对心灵宁静的渴望。开篇即以“何许觅丘壑”引入,诗人并不执着于特定的山林,而是强调心境的广阔,表明即使在繁华的市井中,也能寻找到幽静的乐趣。这种对宁静的追求,反映了士人对生活品质的重视。
“胸次傥萧散,市朝有幽寻”的句子,巧妙地将心灵的宽广与世俗的繁华结合,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诗人提到谢幼舆,突出一种追求高远理想的精神,令人向往。
后面的几句则表现了诗人欣赏自然的能力,虽然自谦“不用一再鼓”,却能感受到山水的深邃与音律的美妙,说明真正的赏乐者并不一定需要外在的条件,而是内心的感悟与领悟。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心灵的宁静与超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何许觅丘壑,不专在山林。
诗人询问何处寻觅自然之美,并非局限于山林。
胸次傥萧散,市朝有幽寻。
纵使心境悠闲,繁华市井中也能找到安静的乐趣。
只今谢幼舆,超然抱遐心。
现在的谢幼舆,心境超然,追求远大理想。
俯仰得佳趣,何尝日登临。
低头仰望之间,便能感受到美好,何必每天去登高?
我虽非夔旷,粗亦能赏音。
我虽然不是夔旷那样的伟大,但也能欣赏到乐音。
不用于一再鼓,山高水深深。
不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敲打,山高水深自有其深意。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自然美的欣赏,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谢幼舆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后代?
A. 谢安
B. 杜甫
C. 李白
D. 陶渊明
诗人认为真正的乐趣在哪里?
A. 在山林中
B. 在市井中
C. 在高山之巅
D. 在朋友聚会中
诗中提到的“夔旷”是指什么?
A. 一个音乐家
B. 一个诗人
C. 一个画家
D. 一个政治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词的背景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