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戎即叙》

时间: 2025-05-07 06:39:05

诗句

悬首藁街中,天兵破犬戎。

营收低陇月,旗偃度湟风。

肃杀三边劲,萧条万里空。

元戎咸服罪,馀孽尽输忠。

圣理符轩化,仁恩契禹功。

降逾洞庭险,枭拟郅支穷。

已散军容捷,还资庙算通。

今朝观即叙,非与献獒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9:05

原文展示:

悬首藁街中,天兵破犬戎。
营收低陇月,旗偃度湟风。
肃杀三边劲,萧条万里空。
元戎咸服罪,馀孽尽输忠。
圣理符轩化,仁恩契禹功。
降逾洞庭险,枭拟郅支穷。
已散军容捷,还资庙算通。
今朝观即叙,非与献獒同。

白话文翻译:

在藁街上悬挂着敌首,天兵击败了犬戎的侵扰。
营地的收入如同低垂的月亮,旗帜在湟水的风中倒下。
三边的肃杀气氛强烈,万里之间显得十分萧条。
元戎们都承认了自己的罪过,余孽也尽数归顺。
圣明的道理如同轩辕所化,仁爱的恩泽契合了禹王的功德。
降服的势力越过了洞庭的险阻,枭雄的意图也被捣毁。
军队的容颜已然散去,庙算的谋略依旧通达。
今天在这里叙说的事,和献獒的事并不相同。

注释:

  • 藁街:地名,可能指某地的街道,象征敌首的悬挂。
  • 犬戎:古代游牧民族,指敌人。
  • 元戎:指主要的军事指挥官。
  • 三边:可能指边疆地区,涉及军事防御。
  • 轩化:轩辕即黄帝,寓意圣明的道理。
  • 洞庭险:指洞庭湖的险峻地势,象征军事上的困难。
  • 献獒:古时献祭的犬类,象征不屈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子昂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的关注,风格多样,常用豪放的语言表达其情感。

创作背景:

《西戎即叙》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与外敌冲突之际,李子昂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诗歌鉴赏:

《西戎即叙》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诗的开头,通过“悬首藁街中”这一画面,直接将读者带入了战争的惨烈场景,展示了敌人的覆灭与胜利的骄傲。接着,诗人描绘了营地的萧条和士兵的疲惫,表现了战争带来的创伤与伤痛。

在后半部分,诗人用“圣理符轩化,仁恩契禹功”来表达对国家治理的信心,强调了治国理政的必要性。而“今朝观即叙,非与献獒同”的结尾,似乎在表明这一切并非为了个人的荣誉,而是为了国家的未来。整首诗不仅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更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悬首藁街中,天兵破犬戎:开篇即以战斗的胜利为背景,表现出对敌人的强烈打击。
  • 营收低陇月,旗偃度湟风:描绘战争后营地的低迷景象,暗示战争的艰辛。
  • 肃杀三边劲,萧条万里空:表现出边疆的紧张与寂寥,反映战争的影响。
  • 元戎咸服罪,馀孽尽输忠:敌人投降,表达了国家对和平的期待。
  • 圣理符轩化,仁恩契禹功:强调治国理政的重要性,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 降逾洞庭险,枭拟郅支穷:形象地描绘了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 已散军容捷,还资庙算通:军队虽然疲惫,但仍具备智慧谋略。
  • 今朝观即叙,非与献獒同:总结全诗,强调为国捐躯的精神。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营收低陇月,旗偃度湟风”,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如“悬首藁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战斗的残酷。
  • 夸张:如“肃杀三边劲”,夸大了战争的紧迫感与严峻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对士兵牺牲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治国理政的思考,体现了深刻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悬首:象征战争的残酷与胜利的代价。
  • 天兵:代表国家的力量与荣耀。
  • 犬戎:象征外敌的威胁与挑战。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战争的持续。
  • 旗帜:象征国家的尊严与斗志。

这些意象不仅形象鲜明,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展示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犬戎”指的是哪类敌人? A. 农民
    B. 游牧民族
    C. 商人
    D. 学者

  2. “悬首藁街中”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胜利的喜悦
    B. 战争的残酷
    C. 和平的希望
    D. 友谊的长存

  3. 诗中“圣理符轩化”表达了对什么的期望? A. 个人荣华
    B. 国家治理
    C. 战争胜利
    D. 民众安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同样表现战乱与离别的情感。
  • 杜甫《春望》:体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关注,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宣泄,而李子昂则更多地通过历史视角反映战争的影响与治国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读梁武帝事 读汉书二首 读汉书二首 读陈蕃传 过杨村 纪闻悼旧 类试所戏,集杜句跋杜诗,呈监试谢昌国察院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银杏 桑茶坑道中八首 归路过南溪桥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尢字旁的字 禾黍之悲 涓埃之力 居无求安 刀耕火耘 殷填 巾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遗犀 铭开头的成语 二字旁的字 衷肠话 兀字旁的字 粢醍 委形 别风淮雨 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