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道岩二十韵》

时间: 2025-05-01 07:19:17

诗句

道士元周其姓胡,朝来遗我仙岩图。

一堆盘石东西向,凿破混沌中心虚。

欲知地面深且广,架屋百楹端有余。

天池高下相灌溉,四柱卓立擎香炉。

席帽近南犹仰视,云盖一峰蟠北隅。

前岩后岩为表裹,直过可以肩篮舆。

吴许遗留试剑石,葛艾弃置烧丹炉。

当时俗眼固不识,一旦脱屣朝清都。

至今丹井泉源涌,下接三江连五湖。

春来桃李开锦绣,宛在武陵溪上居。

人间酷热不能到,清风白水摇芙蕖。

霜飞雪落万木死,玉叶青青长不枯。

三清殿前拜章夜,香绕真仪七十躯。

月光射入嵌空内,皎皎寒冰在玉壶。

老龙耽睡忽惊觉,一霎万顷沾膏腴。

物无疵疠年谷热,有感则通如合符。

本朝图经自该说,厥后荒废成丘墟。

元周抵掌来必葺,十四年间复古初。

崇宁天子降明诏,废者使兴传圣谟。

郡邑何时能剡奏,毕封之祝相欢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9:17

原文展示:

题道岩二十韵
作者: 黄诰 〔宋代〕

道士元周其姓胡,朝来遗我仙岩图。
一堆盘石东西向,凿破混沌中心虚。
欲知地面深且广,架屋百楹端有余。
天池高下相灌溉,四柱卓立擎香炉。
席帽近南犹仰视,云盖一峰蟠北隅。
前岩后岩为表裹,直过可以肩篮舆。
吴许遗留试剑石,葛艾弃置烧丹炉。
当时俗眼固不识,一旦脱屣朝清都。
至今丹井泉源涌,下接三江连五湖。
春来桃李开锦绣,宛在武陵溪上居。
人间酷热不能到,清风白水摇芙蕖。
霜飞雪落万木死,玉叶青青长不枯。
三清殿前拜章夜,香绕真仪七十躯。
月光射入嵌空内,皎皎寒冰在玉壶。
老龙耽睡忽惊觉,一霎万顷沾膏腴。
物无疵疠年谷热,有感则通如合符。
本朝图经自该说,厥后荒废成丘墟。
元周抵掌来必葺,十四年间复古初。
崇宁天子降明诏,废者使兴传圣谟。
郡邑何时能剡奏,毕封之祝相欢呼。

白话文翻译:

道士元周姓胡,今早送我一幅仙岩图。
这块巨石面朝东西,打破混沌,显现出中心的虚空。
想要知道地面是多么深广,架设的屋子有百根柱子,显得十分宽敞。
天池高低相互灌溉,四根柱子高高耸立,撑着香炉。
坐帽朝南仍仰望,云雾缭绕在北边的一座山峰。
前面和后面的山岩环绕,直通可以肩扛的篮舆。
吴许留下的试剑石,葛艾弃置在烧丹炉旁。
当时世俗的眼光未曾识得,一旦脱去鞋子,便朝向清净之都。
如今的丹井泉水涌动,连接着三江与五湖。
春天桃李盛开如锦绣,仿佛置身于武陵溪边。
人间的酷热无法抵达,这里清风白水摇曳着芙蕖。
霜飞雪落,万木枯死,只有玉叶依然青翠不枯。
在三清殿前夜拜章,香气缭绕,弥漫在七十个身躯周围。
月光射入空中,洁白的寒冰在玉壶中映现。
老龙沉睡,突然惊醒,片刻之间万顷土地沾满了甘露。
物无疵疠,年谷丰收,只要有感应就能如符契般通达。
现今的图经本该传说,后来荒废成了丘墟。
元周来到后必定修复,十四年间复兴了古老的风貌。
崇宁天子发布明诏,废弃者使兴盛传扬圣谟。
郡邑何时能够奏章,齐心祝贺欢呼。

注释:

  • 元周: 道士的名字,姓胡。
  • 仙岩图: 描绘仙境的山岩图。
  • 混沌: 指未开化的状态。
  • 天池: 上天的池水,象征灵气的源泉。
  • 三清殿: 道教的殿宇,供奉三清。
  • 香绕真仪: 烟香缭绕着神圣的仪式。
  • 崇宁天子: 指宋朝的皇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主要以其道教文化和诗作而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道教思想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道教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受到道教哲学的影响,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仙境,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赞美。

诗歌鉴赏:

《题道岩二十韵》是一首充满道教思想的诗作,诗中描绘了道士的居所仙岩,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道教的清幽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和修辞,增强了诗的音韵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开篇以道士的身份引入,接着描绘仙岩的壮丽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道教的宇宙观。诗中提到的“天池”、“百楹”等意象,暗示着道教的清净与和谐,展现了一个理想的修道场所。

结合春天的桃李盛开,诗人将道教的清幽与自然的美丽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人间酷热不能到,清风白水摇芙蕖”,既展现了幽静之地的宁静,也反映出诗人对尘世的淡漠。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丰富的象征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清净的哲学思想,令人深思。诗歌的最后,提到的“崇宁天子降明诏”更是点明了道教文化的复兴,与国家的繁荣息息相关,体现了诗人的历史视角和文化自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道士元周其姓胡,朝来遗我仙岩图。
    介绍道士的身份及其赠送的仙岩图,设定诗的主题。

  2. 一堆盘石东西向,凿破混沌中心虚。
    描述仙岩的形态,象征混沌的打破与清明的到来。

  3. 欲知地面深且广,架屋百楹端有余。
    想了解地理的深广,展示这里的宽敞与气派。

  4. 天池高下相灌溉,四柱卓立擎香炉。
    天池的高低相互滋润,强调灵气的流动与神圣的氛围。

  5. 席帽近南犹仰视,云盖一峰蟠北隅。
    描绘道士的姿态和自然环境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敬畏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句子对称,增强了音韵和节奏的美感。
  • 比喻: 通过将自然景观与道教思想相结合,形象化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道教文化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向往,通过对理想仙境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岩: 道教理想中的修道场所,象征灵性与纯净。
  • 天池: 象征灵气的源泉,代表着自然的和谐。
  • 桃李: 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象征道教的生生不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黄诰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天池”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灵气
    C) 战争
    D) 友情

  3.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友情
    C) 对道教文化的赞美
    D)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1. B) 黄诰
  2. B) 灵气
  3. C) 对道教文化的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黄诰《题道岩二十韵》 vs 王维《终南山》
    两首诗都描绘了道教文化与自然的结合,但黄诰更为细腻,展现了人文的内涵,而王维则偏向于抒发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道教文化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韦判官赴闽中 送少微上人东南游 送归中丞使新罗 秋兴 送孔征士 晚至华阴 送元侍御充使湖南 寄张仲甫 送和西蕃使 送汤中丞和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雍的成语 马字旁的字 昼伏夜游 包含驿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车填马隘 商办 性命攸关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东阳销瘦 认义 名闻利养 珠盘玉敦 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公交 歹字旁的字 皿字底的字 重播 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