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9:17
道士元周其姓胡,朝来遗我仙岩图。
一堆盘石东西向,凿破混沌中心虚。
欲知地面深且广,架屋百楹端有余。
天池高下相灌溉,四柱卓立擎香炉。
席帽近南犹仰视,云盖一峰蟠北隅。
前岩后岩为表裹,直过可以肩篮舆。
吴许遗留试剑石,葛艾弃置烧丹炉。
当时俗眼固不识,一旦脱屣朝清都。
至今丹井泉源涌,下接三江连五湖。
春来桃李开锦绣,宛在武陵溪上居。
人间酷热不能到,清风白水摇芙蕖。
霜飞雪落万木死,玉叶青青长不枯。
三清殿前拜章夜,香绕真仪七十躯。
月光射入嵌空内,皎皎寒冰在玉壶。
老龙耽睡忽惊觉,一霎万顷沾膏腴。
物无疵疠年谷热,有感则通如合符。
本朝图经自该说,厥后荒废成丘墟。
元周抵掌来必葺,十四年间复古初。
崇宁天子降明诏,废者使兴传圣谟。
郡邑何时能剡奏,毕封之祝相欢呼。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9:17
题道岩二十韵
作者: 黄诰 〔宋代〕
道士元周其姓胡,朝来遗我仙岩图。
一堆盘石东西向,凿破混沌中心虚。
欲知地面深且广,架屋百楹端有余。
天池高下相灌溉,四柱卓立擎香炉。
席帽近南犹仰视,云盖一峰蟠北隅。
前岩后岩为表裹,直过可以肩篮舆。
吴许遗留试剑石,葛艾弃置烧丹炉。
当时俗眼固不识,一旦脱屣朝清都。
至今丹井泉源涌,下接三江连五湖。
春来桃李开锦绣,宛在武陵溪上居。
人间酷热不能到,清风白水摇芙蕖。
霜飞雪落万木死,玉叶青青长不枯。
三清殿前拜章夜,香绕真仪七十躯。
月光射入嵌空内,皎皎寒冰在玉壶。
老龙耽睡忽惊觉,一霎万顷沾膏腴。
物无疵疠年谷热,有感则通如合符。
本朝图经自该说,厥后荒废成丘墟。
元周抵掌来必葺,十四年间复古初。
崇宁天子降明诏,废者使兴传圣谟。
郡邑何时能剡奏,毕封之祝相欢呼。
道士元周姓胡,今早送我一幅仙岩图。
这块巨石面朝东西,打破混沌,显现出中心的虚空。
想要知道地面是多么深广,架设的屋子有百根柱子,显得十分宽敞。
天池高低相互灌溉,四根柱子高高耸立,撑着香炉。
坐帽朝南仍仰望,云雾缭绕在北边的一座山峰。
前面和后面的山岩环绕,直通可以肩扛的篮舆。
吴许留下的试剑石,葛艾弃置在烧丹炉旁。
当时世俗的眼光未曾识得,一旦脱去鞋子,便朝向清净之都。
如今的丹井泉水涌动,连接着三江与五湖。
春天桃李盛开如锦绣,仿佛置身于武陵溪边。
人间的酷热无法抵达,这里清风白水摇曳着芙蕖。
霜飞雪落,万木枯死,只有玉叶依然青翠不枯。
在三清殿前夜拜章,香气缭绕,弥漫在七十个身躯周围。
月光射入空中,洁白的寒冰在玉壶中映现。
老龙沉睡,突然惊醒,片刻之间万顷土地沾满了甘露。
物无疵疠,年谷丰收,只要有感应就能如符契般通达。
现今的图经本该传说,后来荒废成了丘墟。
元周来到后必定修复,十四年间复兴了古老的风貌。
崇宁天子发布明诏,废弃者使兴盛传扬圣谟。
郡邑何时能够奏章,齐心祝贺欢呼。
黄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主要以其道教文化和诗作而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道教思想的推崇。
这首诗作于道教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受到道教哲学的影响,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仙境,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赞美。
《题道岩二十韵》是一首充满道教思想的诗作,诗中描绘了道士的居所仙岩,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道教的清幽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和修辞,增强了诗的音韵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开篇以道士的身份引入,接着描绘仙岩的壮丽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道教的宇宙观。诗中提到的“天池”、“百楹”等意象,暗示着道教的清净与和谐,展现了一个理想的修道场所。
结合春天的桃李盛开,诗人将道教的清幽与自然的美丽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人间酷热不能到,清风白水摇芙蕖”,既展现了幽静之地的宁静,也反映出诗人对尘世的淡漠。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丰富的象征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清净的哲学思想,令人深思。诗歌的最后,提到的“崇宁天子降明诏”更是点明了道教文化的复兴,与国家的繁荣息息相关,体现了诗人的历史视角和文化自觉。
道士元周其姓胡,朝来遗我仙岩图。
介绍道士的身份及其赠送的仙岩图,设定诗的主题。
一堆盘石东西向,凿破混沌中心虚。
描述仙岩的形态,象征混沌的打破与清明的到来。
欲知地面深且广,架屋百楹端有余。
想了解地理的深广,展示这里的宽敞与气派。
天池高下相灌溉,四柱卓立擎香炉。
天池的高低相互滋润,强调灵气的流动与神圣的氛围。
席帽近南犹仰视,云盖一峰蟠北隅。
描绘道士的姿态和自然环境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敬畏之情。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道教文化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向往,通过对理想仙境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黄诰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天池”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灵气
C) 战争
D) 友情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友情
C) 对道教文化的赞美
D) 对战争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