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8:24
捐士自当捐,畸人岂必畸。
已痴勿下种,不俗谁能医。
作问青天下,沉碑碧水涯。
荃萎不改洁,惟有星辰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畸人”与“士人”的思考。对于士人来说,选择放弃是理所当然的,而畸形的人未必就一定要畸形。已然痴迷的人就不要再去播撒种子,谁能医治那些不入俗流的人呢?我在青天之下提问,沉碑静静矗立于碧水之滨。即便荃草枯萎,它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洁净,只有星辰才知晓它的清白。
“荃萎不改洁”出自古代文人对清白节操的追求,表现出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失本心的坚韧精神。此句体现了士人高洁的品格和对名利的淡泊。
谢元汴,明代诗人,以清新典雅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主,常常表现出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放言 其五 畸人》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心态复杂之时,诗人通过对“畸人”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这首《放言 其五 畸人》通过对“士”与“畸”的对比,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诗人以“捐士自当捐”开篇,表明自己对士人身份的放弃态度,显示出一种超脱的精神追求。紧接着,诗人用“畸人岂必畸”反问,暗示即使身处逆境,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本质与追求。
接下来的“已痴勿下种”则进一步深入,意指那些沉迷于世俗名利的人无需再去追寻,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的无奈与失望。诗中提到的“青天下”与“沉碑碧水涯”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沉静而又深邃的氛围,仿佛在诉说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孤独。
最后一句“荃萎不改洁,惟有星辰知”,表达了即使在困境之中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只有宇宙星辰能理解这种高洁的追求。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社会不公的反思与对理想人格的坚定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强调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选择题:诗中“捐士自当捐”意指什么?
填空题:在诗中,荃草代表的是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星辰”象征的是诗人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