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7:37
邗上江梅已半零,
暗香萧瑟雨沈冥。
窗斜竹影摊书坐,
风细林柯隔幔听。
入洛司空琴自好,
过江仆射酒难醒。
明朝怕见隋堤柳,
此是长亭第一亭。
在邗江边,梅花已是零落了一半,
幽淡的香气在雨中萧瑟,朦胧而沉寂。
我斜靠窗边,竹影摇曳,摊开书本静坐,
微风轻拂,林间的枝叶隔着轻纱在耳边轻轻响。
进入洛阳,司空的琴声自是美妙,
可过江的仆射,酒意难以清醒。
明天怕再见那隋堤的柳树,
这里便是长亭中最美的一亭。
作者介绍:李良年,清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与清新的自然景象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交际风气和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李良年的《次韵王西樵司勋春夜兼书别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的宁静与孤独。诗的开篇以“邗上江梅已半零”引入,梅花的凋零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暗香萧瑟雨沈冥”则营造了一种空灵的氛围,雨中的梅花香气仿佛在诉说着离愁别绪。
“窗斜竹影摊书坐”,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自己在窗前的情景,竹影的摇曳与书本的摊开,传达出一种安静而略带孤独的心境。接着,诗人在“入洛司空琴自好,过江仆射酒难醒”中交织了音乐与饮酒的情景,反映了文人间的交游与情致。
最后两句“明朝怕见隋堤柳,此是长亭第一亭”则将主题推向高潮。随堤柳代表着离别的愁苦,而“长亭第一亭”则象征着送别的时刻,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未来分别的惧怕与不舍。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与离愁之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离愁别绪展开,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分别的惧怕,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江梅已半零”指的是哪种花?
诗人对未来的心情是?
诗中提到的“隋堤柳”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良年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探讨,后者则对国家、社会的忧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