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7:3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7:30:59
原文展示:
风度崔秋浦,声名郑子真。 为便官事少,不厌客来频。 竹裹觥筹密,花边屐齿新。 拍栏谁得句,唤起主林神。
白话文翻译:
崔秋浦的风度,郑子真的声名。 为了方便官事少,不厌烦客人频繁来访。 竹林中觥筹交错,花丛边鞋印新鲜。 拍着栏杆谁得了佳句,唤起了林中的神灵。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舜俞,号平斋,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某次文人雅集中所作,表达了对友人风度和声名的赞美,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文人聚会中,作者与友人崔秋浦、郑子真等人共赋亭中,饮酒作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和对诗酒生活的喜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崔秋浦和郑子真的风度和声名的赞美,展现了文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欣赏。诗中“为便官事少,不厌客来频”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不厌其烦地接待客人,体现了文人的豁达和好客。后两句“竹裹觥筹密,花边屐齿新”描绘了聚会的热闹场景,竹林中酒器交错,花丛边新鲜的鞋印,生动地展现了文人雅集的情景。最后“拍栏谁得句,唤起主林神”则表达了作者对诗句创作的期待和对诗歌创作的敬畏之情。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文人雅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诗酒生活的喜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敬畏。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两位文人分别是谁? A. 崔秋浦和郑子真 B. 崔秋浦和洪咨夔 C. 郑子真和洪咨夔 D. 崔秋浦和郑子真
诗中“为便官事少,不厌客来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B. 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C. 对客人频繁来访的厌烦 D. 对官场生活的向往
诗中“竹裹觥筹密,花边屐齿新”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文人雅集的热闹场景 B. 官场宴会的场景 C. 家庭聚会的场景 D. 文人独处的场景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