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杨梅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9:47:52

诗句

止渴还相似,和羹谅亦同。

不思五和里,调济荷元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7:52

原文展示:

止渴还相似,和羹谅亦同。不思五和里,调济荷元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止渴的感觉和食物的味道是相似的;相互调和的汤羹也是如此。人们不再考虑五味调和的道理,反而关注于调和与均衡的根本功夫。

注释:

  • 止渴:解渴,指喝水。
  • 和羹:指煮汤,调和的汤羹。
  • :意为理解、明白。
  • 五和里:指五味的调和,包括酸、甜、苦、辣、咸。
  • 调济:调和,调配的意思。
  • 荷元功:指追求根本的技艺或功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景沂(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景沂,宋代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质朴而深刻。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场合中,诗人对生活的哲理进行反思,强调了内在的调和与平衡的重要性。社会动荡和生活压力下,人们对生活的理解愈加深刻。

诗歌鉴赏:

陈景沂的《杨梅 其二》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道理。诗的第一句“止渴还相似”,引出了对人类基本需求的思考,渴望得到满足的感觉是普遍而相似的。接下来的“和羹谅亦同”则转向对饮食的反思,强调了食物的调和同样重要。诗中提到的“五和里”不仅仅是味觉的调和,更是生活中各种元素的平衡。

整首诗通过对饮食的比喻,反映了对生活哲理的理解,表达了一种追求内在和谐的思想。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结合生活的点滴,让人感受到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宋代诗人的智慧与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止渴还相似”:表达渴望得到满足的普遍性。
    2. “和羹谅亦同”:强调食物的调和与生活的密切关联。
    3. “不思五和里”:指出人们往往忽视了调和的重要性。
    4. “调济荷元功”:提倡追求内在的技艺与平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饮食与人生哲理相联系,展现生活的调和之道。
    • 对仗:诗句的结构整齐,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揭示了生活中调和与平衡的重要性,不仅在饮食上,更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意象分析:

  • 止渴:象征人类基本需求,渴望满足。
  • :代表生活的滋养,寓意着内在的调和。
  • 五和:象征着生活中各种元素的平衡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五和”指哪五种味道?

    • A. 酸、甜、苦、辣、咸
    • B. 甜、咸、鲜、苦、香
    • C. 酸、甜、咸、鲜、辣
  2. “止渴”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饮水
    • B. 欲望
    • C. 生活的满足
  3. 诗中提到的“和羹”主要是指什么?

    • A. 食物的调和
    • B. 人际关系的和谐
    • C. 心灵的平静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景沂与苏轼的作品,两者都强调了生活与自然的关系,但苏轼的风格更为豪放,而陈景沂则更显细腻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早行五首 送赵一叔江西漕赴召代成父作二首 夜忆逸 重阳后一日作 施衢州除浙西提刑以诗寄饯三首 其一 呈审知并简伯元 二十一日雨 清明怀成父 六月十一夜简孙子肃子仪 避雨入总持寺谒澹台子羽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有增无已 复活 包含科的成语 芄兰 麝兰 士字旁的字 赏罚无章 矛字旁的字 毒魔狠怪 骨字旁的字 兵不厌权 包含从的成语 入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毕备 包含堤的词语有哪些 肉眼凡夫 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转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