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杨柳》

时间: 2025-05-02 05:23:49

诗句

非绿非青曲雨尘,颠头倒尾乱江阴。

金衣公子经过处,不辨其身只辨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3:49

原文展示

非绿非青曲雨尘,颠头倒尾乱江阴。金衣公子经过处,不辨其身只辨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阴雨天的情景,细雨中,柳树的颜色既不是绿色也不是青色,江面上的水流颠倒、扭曲,仿佛在与阴云作斗争。金衣的公子路过这里,因雨雾迷蒙,无法辨认他的身影,只能听到他的声音。

注释

  • 非绿非青:形容柳树在雨中的颜色,既不是鲜绿,也不是深青,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曲雨尘:细雨如尘,曲折的雨丝在空中飘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颠头倒尾:形容江水因风浪而波动,水面上起伏不定。
  • 金衣公子:指穿着华丽衣服的年轻人,通常象征着富贵、闲适的生活。
  • 不辨其身只辨音:在雨中看不清楚他的身影,只能通过声音来辨认他。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突出的典故,但“金衣公子”这一形象在古诗词中常用来描绘出身显赫的青年,象征着一种优雅与风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景沂,字景沂,号云峰,南宋时期的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词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及人事情感,语言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在自然景色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杨柳》不仅描绘了雨天的景象,还通过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中的“非绿非青”一语,巧妙地表达出柳树独特的色彩,给人以视觉上的新鲜感。这种模糊的色彩,正如诗人在复杂的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无奈和困惑。接着,“颠头倒尾乱江阴”则通过动态的水面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诗的生动性和视觉冲击力。水的波动与柳的摇曳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灵动与人的情感起伏。

“金衣公子”的出现,打破了前面景象的静谧,带来了生动的生活气息。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外貌,更通过声音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冲突。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空间的交错与时间的流动。

整首诗在意象上的运用非常成功,通过细雨、江水、柳树与人的结合,不仅营造了一种朦胧的美感,还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非绿非青曲雨尘:描绘柳树在细雨中独特的颜色,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2. 颠头倒尾乱江阴:江水因风浪翻滚,生动展现了自然的动态美。
  3. 金衣公子经过处:引入人物形象,打破了自然的静态,增添了生活气息。
  4. 不辨其身只辨音:强调在这种环境下,视觉的局限性,声音成为唯一的辨识方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曲雨尘”形象地描绘细雨的轻柔。
  • 拟人:将江水的波动拟人化,形象生动。
  • 对仗:如“颠头倒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物的交融,展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复杂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杨柳:象征柔美与生机。
  2. 细雨:代表朦胧与迷离的情感。
  3. 江水:象征流逝与变化。
  4. 金衣公子:富贵与优雅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非绿非青”形容的是什么?

    • A. 柳树的颜色
    • B. 江水的颜色
    • C. 天空的颜色
  2. “金衣公子”指代的是?

    • A. 贫穷的青年
    • B. 穿着华丽的年轻人
    • C. 年老的士人
  3. 诗歌主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愤怒
    • B. 向往与思考
    • C. 哀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的《庐山谣》
  2.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杨柳》与《庐山谣》: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杨柳》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而《庐山谣》则注重气势的磅礴。
  • 《杨柳》与《春望》:前者的描写较为个人化,后者则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扈从郊庙因呈两省诸公 别甑山 宿甑山 寄赠虢州张参军 梁城赠一二同幕 送客归江州 送客一归襄阳二归浔阳 送皇甫大夫赴浙东 送营城李少府 题龙兴寺澹师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羞花闭月 示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枪旗 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退六二五 毛髻 齐字旁的字 包含全的成语 丰肌弱骨 同字框的字 匏巢 荣华富贵 惑易 告朔饩羊 妙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