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翠微亭 其一》

时间: 2025-05-05 05:32:27

诗句

涌壁千寻古面颜,仰凭天柱俯仙关。

松间雕镂轩墀月,未许诗人见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2:27

原文展示:

涌壁千寻古面颜,仰凭天柱俯仙关。
松间雕镂轩墀月,未许诗人见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的山壁像古老的面容一样深邃,仰望着如天柱般的高峰,俯视着仙境般的关隘。松林之间的月光在雕刻的台阶上闪烁,却不允许诗人看到一丝光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涌壁:高耸的山壁,形容山势陡峭。
  • 千寻:形容高度,寻为古代长度单位,千寻即极高之意。
  • 天柱:比喻高耸入云的山峰。
  • 俯仙关:俯视仙境般的关隘,关隘象征险境。
  • 雕镂:指雕刻、镌刻,形容精致。
  • 轩墀:指平台或台阶。
  • 未许:不允许。
  • 见一:见到一丝光景。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天柱”常用来比喻高峻的山峰,可能与《山海经》中的描述有关,代表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连久道,生于宋代,主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诗风清新脱俗,关注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连久道游览翠微亭时,受到周围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对诗人身份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涌壁千寻”开篇,气势磅礴,展现了高山的雄伟与古老的气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人通过仰望和俯瞩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崇拜与对人世间的思考。接下来的“松间雕镂轩墀月”则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而典雅的场景,松树间的月光映照在雕刻的台阶上,给人一种幽静而美好的感觉。

最后一句“未许诗人见一”,则突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无奈与渴望,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自然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思考,这种未能尽兴的感受让人感同身受,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个既宏伟又细腻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入理解和对自我境遇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涌壁千寻古面颜:描绘山壁的高耸与古老,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2. 仰凭天柱俯仙关:以“天柱”形象比喻高峰,俯视仙境,表现对自然的崇敬。
  3. 松间雕镂轩墀月:通过“雕镂”展现出月光下的精美场景,增强了诗的艺术感。
  4. 未许诗人见一:诗人未能完全领略到自然的美,表达出一种遗憾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柱”比喻高峰,增强了诗的气势。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音韵和谐,提升了艺术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自我存在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无法完全把握的遗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涌壁: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古老。
  • 天柱:代表高耸的理想与追求。
  • 仙关:寓意人间与仙境的界限。
  • 松间月:象征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涌壁千寻”形容的是: A. 山的高耸 B. 水的涌动 C. 风的呼啸

  2. “未许诗人见一”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满足 B. 失落 C. 喜悦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抒发,而连久道则更注重于自然的宏伟与历史的厚重,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鉴赏入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望江南 其八 望江南 其七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三十八 望江南·甲辰游桂林八首。一九六四年 其八 望江南十首 其十 游黄山 望江南 其八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三十六 望江南 其四 望江南 其八 望江南 其六 斯奋同游清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贴的词语有哪些 馬字旁的字 外顺内悖 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鼠字旁的字 力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力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合署 时命 发蒙解缚 心腹大患 单耳刀的字 鼓字旁的字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粉白墨黑 之字加偏旁的字有哪些?这份列表让你快速掌握_汉字偏旁学习 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拼音rui的汉字_rui的字有哪些 揎拳掳袖 牛字旁的字 吉网罗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