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14
雪中望岱岳
施闰章 〔清代〕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影落齐燕白,光连天地寒。
秦碑凌绝壁,杖策好谁看?
全诗翻译:
碧蓝的大海在烟雾中消失殆尽,晴朗的峰峦上只剩下半残的雪。
冰冷的泉水悬挂在众多的山谷之中,云雾缭绕的道路蜿蜒曲折。
影子映在齐燕的白色身影上,光芒连接着寒冷的天地。
高耸的秦碑凌驾于绝壁之上,手杖支撑着的我又有谁来欣赏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秦碑”暗指秦朝的文化遗迹,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不朽。
作者介绍:
施闰章,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雪天,诗人可能在旅途中或于某处静坐,面对岱岳的壮观景象,感受到自然的宏伟与历史的沉重。
这首诗以雪中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岱岳的壮丽与冰雪的冷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内心的孤寂。开头两句描绘了海与天的交融,给人以广阔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冰泉与云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缥缈的意境,仿佛带领读者走入一个神秘的仙境。
后两句则转向历史的沉思,秦碑的存在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而“杖策好谁看”的疑问则体现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似乎在问,谁会停下脚步来欣赏这伟大的景观和历史的沧桑呢?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也隐含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孤独与对美的向往。这种内外结合,让诗歌更具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人通过孤独的视角,反映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秦碑”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历史文化
C. 个人情感
D. 动植物
诗的中心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B. 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反思
C.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D. 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施闰章的《雪中望岱岳》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施闰章更侧重于历史的厚重与个人内心的孤独,而王之涣则通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向上的志向。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