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登东山绝顶》

时间: 2025-04-25 10:29:44

诗句

天辟灵源一字开,倦游司马独登台。

三江秋色当轩尽,两粤风烟动地来。

屐齿兴酣凌绝巘,鹖冠愁对酌孤罍。

白云万里思华发,转动江南庾信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29:44

原文展示

登东山绝顶
谢如玉 〔明代〕

天辟灵源一字开,
倦游司马独登台。
三江秋色当轩尽,
两粤风烟动地来。
屐齿兴酣凌绝巘,
鹖冠愁对酌孤罍。
白云万里思华发,
转动江南庾信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登上东山绝顶的感受。首先,诗人提到“灵源”象征着天地间的灵气和源泉,独自一人站在高台上,感受到秋天的三江河流美景尽收眼底。接着,诗人描述两地的风烟压迫着大地,仿佛在动荡不安。诗人踏着木屐,兴致盎然地攀登高山,忧愁地举着酒杯,对着孤独的酒壶感慨万千。最后,白云在万里之外飘荡,让他思念起华发之年,江南的庾信诗句又在心中荡漾。

注释

字词注释:

  • 灵源:指天地间的灵气源泉,用以形容自然的美好。
  • 倦游:形容游历疲惫,意指诗人经历了很多旅行。
  • 绝巘:高峻的山峰。
  • 鹖冠:古代的一种帽子,这里指诗人自摘的帽子,象征心情的忧愁。
  • 孤罍:孤单的酒壶,象征着孤独与寂寞。
  • 华发:指诗人年老的状态,常用来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 庾信:庾信是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哀伤的诗句闻名。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司马”,或指东汉的司马相如,或是指后来的司马迁,均为著名的文人,代表了高雅的文化成就。
  • “庾信”则是指庾信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追思和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如玉,明代诗人,以抒情见长,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感悟。其诗风清新流畅,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览东山时,东山的秀美自然风光激发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诗歌鉴赏

《登东山绝顶》通过描绘东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全诗开篇以“天辟灵源”引入,展现了自然的灵气与美丽,进一步引导读者进入诗人心中的思考。接下来的“倦游司马独登台”则暗示了诗人所经历的种种,独自攀登高峰的孤独感从字里行间流露而出。三江的秋色和两粤的风烟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景象,既有自然的壮丽,也有历史的沉重。诗人在山巅对酒而歌,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后半部分则引人深思,白云万里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转动江南庾信哀”则是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文学的尊敬,使整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整体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深邃的哲理与浓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辟灵源一字开:开篇即用“天辟灵源”形容自然的神奇,传达出一种开阔的视野与心灵的震撼。
  2. 倦游司马独登台:表达了诗人在经历多次旅行后,独自登高的孤独。
  3. 三江秋色当轩尽:描绘了秋天的三江美景,象征着自然的广阔与壮丽。
  4. 两粤风烟动地来:两粤的风烟动荡,暗含历史的沉重,诗人的内心感受也随之加深。
  5. 屐齿兴酣凌绝巘:踏着木屐,尽情享受攀登的乐趣,象征着对自然的向往与喜爱。
  6. 鹖冠愁对酌孤罍:对孤独的酒壶感到忧愁,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7. 白云万里思华发:白云的飘渺引发对岁月流逝的思考,感慨人生的无常。
  8. 转动江南庾信哀:江南的诗句在心中回荡,表达对历史与文学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灵源”比喻自然的美与灵气。
  • 对仗:如“三江秋色”与“两粤风烟”,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对孤独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追忆,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源: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美好。
  • 三江:代表广阔的自然景观。
  • 白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孤罍:代表诗人的孤独与内心的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源”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灵气
    B. 历史的回忆
    C. 诗人的孤独

  2. 诗人在山顶上的心情是? A. 快乐
    B. 孤独与忧愁
    C. 兴奋

  3. “白云万里思华发”中的“华发”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C. 自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岳》 - 王之涣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谢如玉的《登东山绝顶》均以登高望远为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景色的描绘,而后者则更注重内心的感悟与历史的回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赋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卜算子 卜算子 新荷 卜算子 其二 卜算子 偶见 卜算子·雨夜书寄一首 卜算子 卜算子 其二 夏 卜算子·忆菊续咏。前岁有作,专咏京师旧事。今广之,复成八阕 其六 卜算子 其六 知人 卜算子 山游归后作甲寅初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独步一时 以一知万 包含思的词语有哪些 不恤人言 迁逝 窜繞 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有庳 不期然而然 士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群噪 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赐隐 包含报的词语有哪些 心字底的字 颠倒衣裳 立刀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