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5:05
原文展示:
骀荡春光容易换。燕未归时,啼鴂声声乱。十万丹华辉别苑。东风虚送闲箫管。一水盈盈遥目倦。旧念萦怀,新恨还凄婉。何事负人情款款。云天飞撇相思券。
白话文翻译:
春光如梦,转瞬即逝。燕子尚未归来,杜鹃的啼叫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宁静。万朵红花在庭院中绽放,东风轻轻送来悠扬的箫声。然而,水面波光粼粼,遥望却感到疲倦。旧时的情思在心头萦绕,新产生的怨恨也令人感到凄凉。为何偏偏要辜负这人间的情意呢?云天之上,飞翔着我那份相思的情书。
注释:
- 骀荡:指春光明媚、轻松自在的样子。
- 鴂声:指杜鹃鸟的鸣叫,常用来象征哀伤的情感。
- 丹华:指红色的花朵,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闲箫管:形容悠闲的音乐,表现春天的惬意。
- 盈盈:水波荡漾的样子,给人一种柔美和宁静的感觉。
- 萦怀:指心中萦绕的思念,难以释怀。
- 款款:形容情感细腻、柔和。
- 相思券:指思念的情感,如同一张情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喻蘅,字镜山,近现代女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她以词风婉约、情感细腻著称,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创作背景:
《蝶恋花·丁亥1947春》创作于1947年,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借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人间情感的思索,反映出她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敏感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春光骀荡,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美好的希望,而燕子未归、杜鹃啼鸣则暗示着离别与哀愁。诗中对红花的描绘,既表现了春天的绚丽,也隐含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东风送来的悠扬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然而“遥目倦”的感受,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无奈。旧念与新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切的情感纠葛。最终,诗人以“云天飞撇相思券”收尾,展现了对情感的无奈与追求,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骀荡春光容易换:春光明媚而转瞬即逝,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 燕未归时,啼鴂声声乱:燕子尚未归来,杜鹃鸟的啼叫声令人心烦意乱。
- 十万丹华辉别苑:万朵红花在花园中盛开,象征着春天的灿烂与美好。
- 东风虚送闲箫管:东风轻轻送来的音乐声,表现出一种悠闲的气氛。
- 一水盈盈遥目倦:水面波光粼粼,远望却感到疲倦,反映出内心的无奈。
- 旧念萦怀,新恨还凄婉:旧时的思念萦绕心头,新产生的怨恨令人感到悲伤。
- 何事负人情款款:为何要辜负这份细腻的情感呢?
- 云天飞撇相思券:云天之上,飞翔着我那份思念的情书,表现出对情感的追求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光、燕子、杜鹃等自然意象比喻人生的变迁与情感的起伏。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类情感,使之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词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词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主题是对春天的感叹与对人间情感的思考,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情感的渴望。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出深厚的情感与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燕子:象征归来与团圆。
- 杜鹃:象征思念与哀愁。
- 红花:象征美好与短暂。
- 东风:象征温暖与悠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歌颂
- B. 对爱情的思考
- C. 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 D. 对自然的赞美
-
“一水盈盈遥目倦”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何事负人情款款”中的“款款”指的是什么?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菩萨蛮》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与思念,但李清照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
-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