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小重山 其五》

时间: 2025-05-01 20:53:51

诗句

一过东湖深又深。

石桥啼不断、午时禽。

柳黄曾压绞儿金。

双朱户,流水昼沉沉。

有女暗相寻。

红衣羞泪湿、洗前襟。

东风吹放小桃心。

吹难住,吹落满庭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53:51

原文展示:

小重山 其五
作者: 毛奇龄 〔清代〕

一过东湖深又深。
石桥啼不断午时禽。
柳黄曾压绞儿金。
双朱户,流水昼沉沉。
有女暗相寻。
红衣羞泪湿洗前襟。
东风吹放小桃心。
吹难住,吹落满庭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东湖的深沉景色,石桥上鸟儿的啼鸣在午后不断响起。黄柳的枝条低垂,仿佛压在金色的绞儿上。双红的朱户前,流水在白天显得沉沉的。窗外似乎有一位女子在暗中寻觅,红衣裳的她因羞涩而泪湿了前襟。东风吹拂着小桃花的心情,却又无法将那满庭的阴影吹散。


注释:

  • 东湖:指一处湖泊,象征宁静和深远。
  • 石桥:桥梁的象征,连接两岸,暗含人际关系。
  • 啼不断:鸟儿不停地鸣叫,传达生机与活力。
  • 柳黄:春天的柳树,象征温暖和生命的复苏。
  • 绞儿金:绞儿是指一种金色的布料,寓意美丽与珍贵。
  • 双朱户:红色的门,象征喜庆与温暖。
  • 红衣:红色的衣裳,常常与美丽或爱情相关联。
  • 羞泪:因害羞而流下的泪水,表现情感的细腻。
  • 东风:春天的风,带来温暖与生机。
  • 满庭阴:庭院中的阴影,象征沉重的情绪或往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奇龄(1615-1695),字致良,号逸舟,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以婉约、细腻见长。他的诗词受李清照等元代女词人的影响,常表现出柔情与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往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小重山 其五》是一首典雅细腻的词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爱的思念。诗中的“东湖”给人一种深邃之感,仿佛象征着人生的深度与复杂。而“石桥”和“啼不断”的鸟鸣则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以“柳黄曾压绞儿金”来描绘春天的气息,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在情感层面,诗中“有女暗相寻”不仅表明了对爱情的渴望,更通过“红衣羞泪湿洗前襟”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无奈。东风的吹拂象征着希望与生机,但也隐含着对过去无法释怀的惋惜,尤其是“吹落满庭阴”的意象,体现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感伤。

整首词在意境上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的春日场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以及深藏于心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交织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过东湖深又深:诗人经过东湖,湖水显得格外深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
  2. 石桥啼不断午时禽:在午时,石桥上的鸟儿不停地鸣叫,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3. 柳黄曾压绞儿金:黄柳的枝条低垂,似乎压住了金色的绞儿,描绘出春天的柔美。
  4. 双朱户,流水昼沉沉:双红的门前,流水缓缓流淌,白天显得沉沉的,形成一种安静的氛围。
  5. 有女暗相寻:暗中有女子在寻找,暗示了情感的隐秘与渴望。
  6. 红衣羞泪湿洗前襟:女子因害羞而泪湿衣襟,表现出她的情感细腻与脆弱。
  7. 东风吹放小桃心:东风吹拂,带来春天的气息,象征着新的希望与情感的释放。
  8. 吹难住,吹落满庭阴:东风虽然带来生机,却也无法驱散心中的阴影,表现出对往事的无法释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柳黄曾压绞儿金”,将柳树的形态与金色的布料相联系,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如“东风吹放小桃心”,将东风赋予情感,增强了春天的活力。
  • 对仗:诗中多处出现对仗工整的句式,如“双朱户,流水昼沉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景与内心情感展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爱情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湖:象征深邃与宁静,反映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 石桥:连接人与自然,象征生命的流动。
  • 柳黄:春天的象征,蕴含生机与美好。
  • 红衣:代表美丽的女子,象征爱情与情感。
  • 东风:象征春天的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湖”象征什么? A. 宁静
    B. 喧闹
    C. 贫困
    D. 战争

  2. “红衣羞泪湿洗前襟”中的“羞泪”表现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愤怒
    C. 羞涩与无奈
    D. 疲惫

  3. “东风吹放小桃心”中,东风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生机与希望
    C. 灾难
    D. 凋零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情感的细腻,展现女性特有的情感视角。
  • 苏轼《水调歌头》:虽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与毛奇龄的细腻呈现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词人研究》
  •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

以上内容旨在为您提供更深入的诗词理解与学习体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罗江客舍 江城秋霁 成都暮雨秋 寄郑炼师 江上柳送人 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 云安阻雨 汉上题韦氏庄 征人归乡 赠宜阳张使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致命伤 工字旁的字 超然避世 四点底的字 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雀角鼠牙 齲字旁的字 雀盲 大备 过江之鲫 沽激虚名 活碌 吃苦耐劳 己字旁的字 加膝坠渊 石字旁的字 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