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1:31
春晴
刘应时 〔宋代〕
帘幕低垂清昼长,
弄晴梅柳拂邻墙。
春光泼眼何明媚,
幽鸟窥人自发扬。
觅句忍饥贫亦乐,
钞书得味老何伤。
舍南舍北无人到,
闭閤时焚一炷香。
春天的阳光明媚,窗帘轻轻垂落,白昼显得格外悠长。阳光洒在梅花和柳树上,轻拂着邻居的墙壁。春光照耀下的景象是多么的明亮迷人,幽静的小鸟在一旁偷偷观察着人们。即使生活贫困,我也能在寻诗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即使年老,我也能在抄书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南边北边都没有人来访,关上门时点上一炷香,静享这份宁静。
刘应时,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多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往往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春晴》写于春天的一个悠长的日子,表达了诗人在春日暖阳下的感受和思考。诗人在生活贫困的情况下,仍然能从自然和文化中获得乐趣,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春晴》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热爱。开篇以“帘幕低垂清昼长”引入,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时间绵长的春日场景,带给读者一种舒适和放松的感觉。接着提到“弄晴梅柳拂邻墙”,将梅花和柳树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春天的生机扑面而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春光泼眼何明媚”一句,表现了春日阳光的明亮和生动,诗人用“泼”字传达出春光的洒脱和无限活力。而“幽鸟窥人自发扬”则以小鸟的视角,增添了春日的灵动感,仿佛在说生命的观察与交流。
下半部分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尽管生活贫困,但“觅句忍饥贫亦乐”,显示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表明了精神上的富足。即使年老,也能在抄书中找到乐趣,体现出对文化的执着与热情。
最后的“舍南舍北无人到,闭閤时焚一炷香”更是将主题引向内心的宁静与自处,反映出诗人对孤独的接受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的明媚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乐趣,尽管生活拮据,仍能在诗歌和书本中找到心灵的慰藉。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春晴》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植物有哪些?
诗中提到的生活状态是:
两者都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但《春晴》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其他作品则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