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0:59
宿霭萦余冻,鬆阴挟嫩晴。
朝来花万福,莺奏起居声。
宿霭缭绕着未散的寒气,松树阴影中透着温暖的晴天。
清晨花朵盛开,带来万般祝福,黄莺在树上唱着晨曲。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莺”常用于古诗中象征春天的来临和生机的复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春天的向往。
作者介绍:
白玉蟾(约1085年-约1150年),字梦阮,号半山,宋代诗人,主要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以清新隽永、情感真挚著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个人的情感与思想。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季,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在经历漫长的冬季后,春天的到来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春晴》是一首描绘春日早晨景象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首联“宿霭萦余冻,鬆阴挟嫩晴”以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春天的变化,早晨的霭气与寒冷尚未完全散去,但松树的阴影中透出了一丝温暖的阳光,暗示着春天的气息正在逐渐增强。这里的“嫩晴”不仅描绘了春天的天气,也寓意着新生命的开始。
次联“朝来花万福,莺奏起居声”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活力。花的盛开象征着繁荣与幸福,而黄莺的歌唱更是为清晨增添了生动的气氛。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早晨,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测试:
“宿霭”指的是什么?
A. 晚上的星空
B. 夜间的雾霭
C. 春天的阳光
D. 冬天的雪
诗中提到的“莺”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秋天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描绘冬天的寒冷
B. 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C. 讲述个人的烦恼
D. 叙述历史事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春晴》这首诗歌,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