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寓事》

时间: 2025-05-04 11:58:19

诗句

饱鹜避弓横渚,惊鳞透网平波。

一段春光摇曳,几双静眼摩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8:19

原文展示:

饱鹜避弓横渚,惊鳞透网平波。一段春光摇曳,几双静眼摩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水边的景象:丰盈的水鸟在横跨于沙洲的弓形网下躲避,惊动的鱼儿在网下的平波中游动。一片春光在水面上摇曳,几双静静的眼睛在细细观察着这一切。

注释:

  • 饱鹜:饱满的水鸟,指的是水边的鸟类,通常是指野鸭等。
  • 避弓:躲避弓形的捕网。
  • 横渚:横亘的沙洲。
  • 惊鳞:惊动了鱼儿的鳞片,形容鱼儿因惊吓而快速游动。
  • 透网:从网的间隙中游过。
  • 平波:平静的水波。
  • 摩挲:轻轻地抚摸或观察。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水鸟”、“鱼儿”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生机,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约1070-1130),字子渊,号澹斋,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脱俗。他生活在南宋初年,经历了动荡的历史时期,诗歌常以自然景观和人世情感为题材,体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美好春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洪咨夔的《寓事》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水边景致。诗的开头“饱鹜避弓横渚”,展现了水边生物的生动状态,水鸟因捕捉的威胁而躲避,生动而形象。接着“惊鳞透网平波”则通过鱼儿的迅速游动,传达出一种紧张感和生命的活力。

第三句“一段春光摇曳”,则引入了春天的自然美,婉约而富有诗意,仿佛春光在水面上轻轻摇曳,带来生机和希望。最后一句“几双静眼摩挲”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观察,诗人似乎在静静地享受这份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展示了春日的温柔与美丽,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饱鹜避弓横渚”:描写水鸟在沙洲上悠闲栖息,因捕猎的威胁而躲避,展现自然界生存的紧迫感。
  • 第二联:“惊鳞透网平波”:鱼儿因惊吓而迅速游动,象征着自然的灵动与变化。
  • 第三联:“一段春光摇曳”:春天的光影在水面轻轻晃动,生动而富有活力。
  • 第四联:“几双静眼摩挲”:静静观察的眼睛,传达出一种沉静与思考的状态,呼应了前面的生动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饱鹜”、“惊鳞”等形象,生动地描绘自然的状态。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得诗歌更具生命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水边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与珍视,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好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鸟: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鱼儿:代表灵动与变化,生命的敏感与脆弱。
  • 春光:象征希望与生机,春天的美好。
  • 静眼:象征观察与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饱鹜”指的是哪种动物? a) 鱼
    b) 水鸟
    c) 虫

  2. “惊鳞透网平波”中,哪个词描述了鱼的状态? a) 惊
    b) 鳞
    c) 波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战争与冲突
    b) 自然与生命
    c) 友情与爱情

答案:

  1. b) 水鸟
  2. a) 惊
  3. b) 自然与生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美,但更注重豪放与洒脱的情感表达。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宁静的氛围,与洪咨夔的作品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嘉陵驿 春咏 郊亭 题汉州西湖 送李倍秀才 嘲赵璘 其二 晚春 寄河南郑侍郎 题河中亭子 自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孔照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浮云朝露 转门 鼠字旁的字 乍暖乍寒 包含顾的词语有哪些 稚岁 三框儿的字 知高识低 雷同一律 一口一声 力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刀笔先生 诳言 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