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1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10:27
鄱江楼晚望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暮雨才收未炙灯,
苍鷖掠破岸阴澄。
须臾认得舡头竹,
始信渔人挂起罾。
全诗翻译:
傍晚的雨刚刚停了,灯光还未点亮,
一只苍鸥掠过水面,破开了岸边的阴影,
片刻间认出了船头的竹子,
这才相信渔人将渔网挂起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渔人挂起罾”暗示了渔民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水乡渔民的日常。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廷辅,号四明,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雅致秀丽,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洪咨夔晚年的某个傍晚,可能是在鄱江楼上,正值雨后,诗人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心中的宁静与淡泊,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
《鄱江楼晚望》是一首描写傍晚雨后景象的诗作,诗人在幽静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淡泊的心境。开头“暮雨才收未炙灯”,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雨水刚刚停下,四周还未点亮灯火,这种静谧的夜晚让人感到一种寂寥。接着“苍鷖掠破岸阴澄”,苍鸥的飞过不仅描绘了水面的生动景象,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打破了原本的沉寂。后两句“须臾认得舡头竹,始信渔人挂起罾”,通过认出船头的竹子,诗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渔人开始忙碌,这种从静到动的转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细腻,雨后的宁静、苍鸥的掠过、渔人的劳作,层层递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归属,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表现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宋代诗歌的风格特征,也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渔人生活,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此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苍鷖”是什么动物?
A. 鱼
B. 鸟
C. 鸭
诗中“须臾认得舡头竹”的意思是什么?
A. 忘记了竹子
B. 认出了船头的竹子
C. 看见了水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竹里馆》相比,两首诗都以自然为题材,但《鄱江楼晚望》更多地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竹里馆》则倾向于表现内心的宁静与隐逸。两首诗在意象的选择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