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杨将军》

时间: 2025-07-26 20:51:57

诗句

一身良将后,万里讨乌孙。

落日边陲静,秋风鼓角喧。

远山当碛路,茂草向营门。

生死酬恩宠,功名岂敢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0:51:57

原文展示

送杨将军
一身良将后,万里讨乌孙。
落日边陲静,秋风鼓角喧。
远山当碛路,茂草向营门。
生死酬恩宠,功名岂敢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杨将军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他是一个优秀的将领,远征乌孙国。落日下,边境显得宁静,而秋风中却传来角声,似乎在为即将出征的将士们助威。远处的山峦与荒漠相对,营门外是茂盛的草丛。诗人感慨生死之间的恩宠,功名利禄又怎能与此相提并论呢?

注释

  • 良将:优秀的将领。
  • 乌孙:古代一个游牧民族,位于今新疆一带。
  • 边陲:边境地区。
  • 鼓角:古代军队作战时所用的乐器,象征战争。
  • 碛路:沙漠中的道路。
  • 酬恩宠:报答恩情与宠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字君素,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有诗作传世。其诗风多表现出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擅长描绘边塞和军事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边疆,可能是对杨将军即将出征的送别之作,反映了当时的战争状态和士兵的心理。诗中表达了对将军的敬意以及对其将要面对艰难征途的担忧。

诗歌鉴赏

《送杨将军》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悲壮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将军的出征映射了国家的命运和士人的担当。首联“一身良将后,万里讨乌孙”直截了当地点明了将军的身份与使命,显示出将军的勇敢与忠诚。承接的两句“落日边陲静,秋风鼓角喧”,则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出征前的宁静与未来战斗的紧张气氛,营造了一种既静谧又紧张的氛围。最后两句“生死酬恩宠,功名岂敢论”则深刻揭示了士人对生死与功名的看法,强调了忠诚与奉献的精神,显示出诗人对将军的深切敬意与对国家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身良将后:强调将军的身份和地位。
  2. 万里讨乌孙:描述将军远征的壮志。
  3. 落日边陲静:表现出出征前的宁静。
  4. 秋风鼓角喧:暗示即将来临的战斗。
  5. 远山当碛路:描绘出征途的艰难。
  6. 茂草向营门:营地的环境描写。
  7. 生死酬恩宠:表达对将军恩宠的感激。
  8. 功名岂敢论:谦虚地看待功名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静”与“喧”,“路”与“门”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生活的艰辛比作出征路上的险阻。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将军为主线,表达了对英雄壮举的赞美,以及对生死与功名的深思,体现了士人对国家和理想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 良将:象征忠诚与勇敢。
  • 落日:象征结束与新征程的开始。
  • 秋风:象征变化与动荡。
  • 远山:象征艰难的征途与壮丽的景色。
  • 茂草:象征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身良将后”中的“良将”指的是? a. 优秀的将领
    b. 平凡的士兵
    c. 书生
    d. 商人

  2. “生死酬恩宠”的意思是? a. 只谈功名
    b. 感谢生死之恩
    c. 忘记恩情
    d. 只关注财富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送杨将军》与《登鹳雀楼》:两者均体现了边塞风光与将士的豪情,但前者更侧重于出征的壮志,后者则表现了登高望远的豪情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点绛唇 点绛唇 江村 点绛唇 点绛唇 春暮 点绛唇(王园) 点绛唇 清名家词题辞 点绛唇 点绛唇(暗香梅) 点绛唇 其二 江村 点绛唇 题刘石洲同年渡绣红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远涉重洋 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絺索 序位 述撰 辛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自做自当 仙骥 唾壶敲缺 儿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从开头的成语 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层见叠出 鬲字旁的字 珞珞如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