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4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48:01
落照(一作耿湋诗)
马戴 〔唐代〕
照曜天山外,飞鸦几共过。
微红拂秋汉,片白透长波。
影促寒汀薄,光残古木多。
金霞与云气,散漫复相和。
夕阳照耀着天山之外,几只飞鸟伴着光影飞过。微微的红光轻拂着秋天的银河,片片白云透过长长的水波。影子在寒冷的沙滩上变得更加模糊,残留的光辉在古老的树木间游离。金色的霞光和云气交织在一起,散漫而又和谐。
诗中提到的“天山”,是中国西北部的一座重要山脉,象征着远方的壮丽和神秘;“秋汉”则是对银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思索与眷恋。乌鸦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孤独、离别,也与秋天的萧瑟相呼应。
马戴,字子容,号青山,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人生态度。
此诗写于秋天的傍晚,诗人在天山脚下,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观,产生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透露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落照》是马戴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中通过描绘傍晚的自然美景,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开篇以“照曜天山外”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辽阔壮丽的自然背景,接着“飞鸦几共过”,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乌鸦的飞过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暗示着一种孤独的情绪。
接下来的“微红拂秋汉”,诗人细腻地描绘了夕阳映射在银河上的微红色彩,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随着诗句的深入,“影促寒汀薄,光残古木多”,影子和光辉的交替,表达了时间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常,寒冷的沙滩和古老的树木则营造了一种静谧、苍凉的氛围。
最后两句“金霞与云气,散漫复相和”,将前面的景象汇聚成一个和谐的画面,金色的霞光与云气交融,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同时也给予了读者一种心灵的慰藉,似乎在提醒人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总有美好存在。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理,是唐代山水诗的典范之一。
整首诗通过描绘落日余晖和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体现了唐代诗人追求自然与人心合一的哲学思想。
“飞鸦几共过”中的“飞鸦”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寒汀”指的是什么?
“金霞与云气,散漫复相和”表达了什么?
答案: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马戴《落照》这首诗的全面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