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5:22
净惠荒凉寺,平林浅阜閒。
殿存碧支佛,门对赭亭山。
绕屋竹阴翠,沿阶苔晕斑。
雨中来托宿,却羡白鸥闲。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净惠的荒凉寺庙,周围环境宁静,平坦的林地上有浅浅的丘陵。寺庙里仍然供奉着青碧色的佛像,寺门正对着赭色的亭子山。屋子四周环绕着翠绿的竹林,台阶旁长满了斑驳的青苔。在细雨中我来到这里投宿,看到悠闲的白鸥,心中不禁羡慕它的自在。
章谦亨(约1090-1155年),字仲明,号清江,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常带有淡淡的忧郁和对自然的深情向往。
《净惠院》创作于诗人游历期间,可能是在某次旅行中途驻足于净惠寺,受到周围环境的启发而作。诗中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孤寂。
这首诗以净惠寺为背景,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略显荒凉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所见之景的宁静与优雅。开篇的“净惠荒凉寺”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随后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诗人用“平林浅阜閒”描绘出周围环境的清幽,显示出寺庙的孤独与宁静。
诗中“殿存碧支佛,门对赭亭山”,通过对寺庙内部和外部景致的对比,突显出佛教的庄严与自然景色的和谐。后面的“绕屋竹阴翠,沿阶苔晕斑”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竹子与苔藓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生命的生机与自然的轮回。
最后两句“雨中来托宿,却羡白鸥闲”,表达了诗人自己在细雨中寻找栖息之所的情景,以及对那种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流露出一种孤独感和对理想生活的羡慕。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传达出对心灵归宿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净惠”是什么?
A. 一座寺庙
B. 一种花卉
C. 一种饮品
诗人对“白鸥”的感情是?
A. 羡慕
B. 嫉妒
C. 无所谓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夸张
C. 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