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0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5:22
次韵周法曹游青原山寺
作者: 黄庭坚
市声故在耳,一原谢尘埃。
乳窦响钟磬,翠峰丽昭回。
俯看行磨蚁,车马度城隈。
水犹曹溪味,山自思公开。
浮图涌金碧,广厦构坏材。
蝉蜕三百年,至今猿鸟哀。
祖印平如水,有句非险崖。
心花照十方,初不落梯阶。
我行暝托宿,夜雨滴华榱。
残僧四五辈,法筵叹尘埋。
石头麟一角,道价直九垓。
庐陵米贵贱,传与后人猜。
晓跻上方上,秋塍乱萁荄。
寒藤上老木,龙蛇委筋骸。
鲁公大字石,笔势欲崩摧。
德人曩来游,颇有嘉客陪。
忆当拥旌旗,千骑相排豗。
且复歌舞随,丝竹写烦哇。
事如飞鸿去,名与南斗偕。
松竹吟高丘,何时便能来。
回首翠微合,于役王事催。
猿鹤一日雅,重来尚徘徊。
市声依然在耳边,山原上尘埃已然消散。
乳窦的钟声和磬声回荡,翠峰在阳光下显得分外美丽。
俯视下方,行走的蚂蚁如同磨坊中的细沙,车马穿过城市的角落。
水依旧有曹溪的味道,山却自我思索着要公开。
浮图在阳光下闪烁着金碧辉煌,广厦却因材料劣质而破损。
蝉蜕已过去三百年,如今猿鸟仍在哀鸣。
祖印清如水流,有句却并非悬崖险峻。
心中的花映照着四方,根本不依赖于梯阶。
我在夜晚借宿,夜雨滴落在华丽的檐柱上。
残余的僧人四五位,法筵上叹息着尘世的埋没。
石头上的麟字,书法气势如同要崩溃。
庐陵的米价贵贱不一,传给后人引发猜测。
早晨攀登到高处,秋天的土埂上杂草丛生。
寒藤缠绕着老树,龙蛇般的筋骨散落。
鲁公的大字石,笔锋似乎要崩溃。
德行高尚的人曾游此地,身边总有嘉宾陪伴。
我想起当初的盛况,千骑相排,旌旗飘扬。
且再来歌舞相随,丝竹声中写出烦恼。
事情如飞鸿般消逝,名声与南斗同在。
松竹吟唱在高丘,何时才能再来?
回首翠微山合,因公事而催促。
猿和鹤在此雅致,重来时仍在徘徊。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文学家,属“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豪放清丽的诗风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游览青原山寺时,表达了对自然和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反映了当时文人寻求心灵寄托的情怀。
《次韵周法曹游青原山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黄庭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青原山的优美景色和寺庙的宁静氛围,展现出他对自然与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他通过对市声、钟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对喧嚣世界的超然态度,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在诗的前半部分,黄庭坚运用丰富的意象,如“乳窦响钟磬”、“翠峰丽昭回”,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山寺的宁静之中。随着诗句的推进,他开始反思时间与生命的流逝,诗中提到的“蝉蜕三百年”不仅体现了对时间的感慨,也暗示了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此外,诗中提到的庐陵米价和鲁公大字石,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生活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展现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音韵上和谐,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表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青原山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佛教哲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与对生命的领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蝉蜕”象征着什么?
黄庭坚在诗中表现出对什么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与黄庭坚的《次韵周法曹游青原山寺》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李白更强调个人的豪情壮志,而黄庭坚则侧重于心灵的宁静与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