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

时间: 2025-05-07 07:04:09

诗句

风光琰琰动春华,回首烟波万里赊。

山似翠屏西子国,溪如罨画越王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4:09

原文展示:

风光琰琰动春华,回首烟波万里赊。
山似翠屏西子国,溪如罨画越王家。

白话文翻译:

春日的风光如同璀璨的珍珠,绚丽多彩。回头望去,烟波浩渺,似乎延绵无尽。山峦像西子国的翠屏一样秀美,溪水宛如越王家那幅精美的画卷。

注释:

字词注释:

  • 琰琰:形容光彩照人,像美玉一样。
  • 春华:春天的花朵,代表春天的美好景色。
  • 回首:转头看,回望。
  • 烟波:指雾霭中的水波,形容水面如烟似雾,朦胧而美。
  • :延绵,形容绵延不断。
  • 翠屏:形容绿树掩映的山峦,像屏风一样。
  • 罨画:指用细腻的笔法勾勒出的美丽画卷,出自“罨画溪”,是对水的美的描绘。
  • 越王家:指越王的家,典指古代的越国,寓意美丽精致。

典故解析:

  • 西子国:指的是西湖的美丽传说,西子即西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象征美丽。
  • 越王:历史上著名的越王勾践,传说中他家乡的美景与其历史有密切关系,表示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是宋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是黄庭坚与友人元礼在春日游玩时所作,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情谊。作品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崇尚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色,通过“风光琰琰”和“回首烟波”两句,诗人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开头的“风光琰琰”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美,更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春天的向往。

随后的“回首烟波万里赊”,则体现了对遥远山水的思索与怀念。烟波浩渺,给人一种无尽的延伸感,仿佛身处于一个梦幻的境地,令人向往不已。此时,诗人不仅在描写眼前的美景,更是在进行一种情感的释放与抒发。

“山似翠屏西子国,溪如罨画越王家”则通过对比手法,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与情感共鸣。山与水的描绘,不仅呈现了自然的美,也隐含了历史与文化的深厚底蕴。诗人在此不仅是自然的观察者,更是历史的传承者,通过对美的描绘,表达了对文化的敬仰与对生命的感悟。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味,意象鲜明,情感真挚。黄庭坚通过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春天的美与个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其高超的诗歌技巧与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光琰琰动春华

    • “风光琰琰”:形容春天的风光光辉璀璨,生机勃勃。
    • “动春华”:春天的花朵在风中摇曳,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2. 回首烟波万里赊

    • “回首”:转头望去,带有怀旧之感。
    • “烟波万里赊”:远望烟波浩渺,仿佛绵延无尽,展示了广阔的自然景色。
  3. 山似翠屏西子国

    • “山似翠屏”:山如同翠绿的屏风,形象生动。
    • “西子国”:借用西施的美丽,暗示山的美丽与西湖的传说。
  4. 溪如罨画越王家

    • “溪如罨画”:溪水如同精美的画卷,形象而细腻。
    • “越王家”:历史的隐喻,象征着传统与文化的结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水比作西子国的翠屏与越王家的画卷,增强了诗的美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与节奏感。
  • 拟人:春华的动感让自然仿佛有了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诗人通过风光与情感的交织,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热切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烟波:代表辽阔的思维与情感,给人以遐想。
  • 翠屏:美的象征,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 溪水: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琰琰”形容的是哪种景象? A. 太阳的光辉
    B. 春天的风光
    C. 雪花的飘落

  2. “回首烟波万里赊”的意思是什么? A. 回头望去,烟波浩渺
    B. 向前看,山川壮丽
    C. 忘却过去,享受现在

  3. 诗中所提到的“西子国”象征什么? A. 美丽的自然景观
    B. 传说中的美人
    C. 古代的王国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再和元礼春怀十首》:
    •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春江花月夜》更关注于夜晚的幽静与浪漫,而《再和元礼春怀十首》则突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不同,体现了各自诗人的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庭坚研究》

相关查询

望海潮 沈寐叟海日楼图,次秦淮海韵 望海潮 八月十八日潮生 望海潮 送顾漱玉入雍 望海潮 望海潮·山光凝翠 望海潮 送勋楣出守琼州 望海潮 京寓对雪 望海潮 韩信岭 望海潮(次龙有章韵) 望海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水蜮 羊字旁的字 暗结尾的成语 两脚野狐 包含谕的词语有哪些 瓜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局点 浮萍浪梗 单人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鬼头鬼脑 感悔 钓筒 无容身之地 秣养 形影不离 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