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4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48:06
病卧江干须带雪,老捻书卷眼生烟。
贫如陶令仍耽酒,穷似湘累不问天。
令弟近应怜废学,大兄昔许叩延年。
比闻蔬茹随僧供,相见能容醉后颠。
我病卧在江边,白雪覆盖了我,
老了,手捻书卷,眼中烟雾缭绕。
贫穷得像陶渊明,却还是沉迷于美酒,
穷得像湘妃,却从不在意天命。
我的弟弟如今想必怜悯我这废学,
大哥当年曾承诺让我长寿无忧。
最近听说我只吃蔬菜,随僧人供养,
相见时我能任意畅饮,醉后恍惚。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洵、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身处江边,身体虚弱,生活清贫的状态,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同时,诗中提到的弟弟与大哥,暗示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与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病卧江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与感慨。首联“病卧江干须带雪”,开篇便以白雪象征年老,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老捻书卷眼生烟”,既表现出诗人对学问的执着,也暗示了他因病卧而无法继续追求的遗憾。诗中对贫穷和生活的无奈描写,如“贫如陶令仍耽酒”,将陶渊明的隐逸与自己的现实对比,突显出一种无所适从的情感。
而后两联则引入亲情的温暖。诗人提到弟弟的怜悯和大哥的承诺,显示出对家人关爱的渴望。最后以“比闻蔬茹随僧供”收尾,既表明了生活的简朴,又暗含了对人生境遇的接受与洒脱。整首诗通过朴实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生命、亲情和个人理想的深思,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同时也表现了对亲情的珍视。尽管身处困境,诗人仍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酒的情愫,这种洒脱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此诗的主题是什么?
“贫如陶令”中的“陶令”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令弟”是指谁?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