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阮郎归》

时间: 2025-04-25 22:16:47

诗句

长杨风软弄腰肢。

日长胡蝶飞。

雨余新绿细通池。

玉钩悬妓衣。

鸿雁远,子规啼。

此情谁得知。

一尊聊与故人持。

醉来悲别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6:47

原文展示:

阮郎归
王之道 〔宋代〕

长杨风软弄腰肢。
日长胡蝶飞。
雨余新绿细通池。
玉钩悬妓衣。
鸿雁远,子规啼。
此情谁得知。
一尊聊与故人持。
醉来悲别离。

白话文翻译:

在柔和的风中,长杨轻轻摇摆,宛如美人的腰肢;
阳光明媚,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雨后新绿的细草映入池塘,
一件华丽的衣裙悬挂在玉钩上。
远处鸿雁飞过,子规鸟在啼叫;
这份情感,谁能理解呢?
我举杯与老朋友共饮,
醉后只感到悲伤与别离。

注释:

  • 长杨:指高大的杨树,象征柔美。
  • 风软:形容风轻柔,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胡蝶:蝴蝶,春天的象征,代表美与自由。
  • 玉钩:指装饰物,象征美丽的女子。
  • 鸿雁:远飞的鸿雁,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
  • 子规:又称杜鹃,春天常鸣,常引发人们对离别的联想。
  • 一尊:一杯酒,指邀请朋友共饮。
  • 悲别离:表达对离别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字君平,号岘山,宋代词人,擅长写作婉约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春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反映了他对友人离别的惆怅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阮郎归》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春日的美丽画面,诗人在自然的美景中又感受到离别的悲伤,形成鲜明的对比。开篇以“长杨风软弄腰肢”描绘出春日的柔和与生机,接着以“日长胡蝶飞”引入了生动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轻快的氛围。然而,随着“鸿雁远,子规啼”的出现,诗人的情绪逐渐转向忧伤,离别的悲哀悄然降临。最后,诗人以举杯共饮的方式,试图借酒浇愁,却无奈只能在醉意中感受到别离的痛苦。

全诗意境深邃,情感真挚,王之道以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愁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杨风软弄腰肢:描绘春日的柔风与杨树的摇曳,象征人的柔美与生机。
  2. 日长胡蝶飞:阳光明媚,蝴蝶飞舞,展现自然的活力。
  3. 雨余新绿细通池:雨后新生的绿草,映衬出春天的生机。
  4. 玉钩悬妓衣:华丽的衣裙象征女子的美丽。
  5. 鸿雁远,子规啼:远方的鸿雁与啼鸣的子规鸟,暗示离别与思念。
  6. 此情谁得知:感慨无人理解这种深情。
  7. 一尊聊与故人持:与老朋友共饮,试图释怀。
  8. 醉来悲别离:醉酒后更觉离别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杨树比作“腰肢”,形象生动。
  • 对仗:例如“鸿雁远,子规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化: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与对离别的无奈,展现了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在离愁别绪中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杨:象征柔美与生命力。
  • 胡蝶:代表自由与美。
  • 新绿:象征希望与生机。
  • 鸿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 子规:引发对离别的感伤。
  • :象征友情与释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长杨”指的是什么? A.杨树
    B.柳树
    C.松树
    D.桃树

  2. 诗中的“子规啼”表达了哪种情感? A.快乐
    B.思念
    C.愤怒
    D.平静

  3. 诗人举杯共饮的意图是什么? A.庆祝
    B.释怀
    C.悲伤
    D.叙旧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如梦令》
  2.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王之道的《阮郎归》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清照的词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愁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词选》
  • 《王之道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绳挂空虚自勉兼示束孝先 金山 交难赠杜渐 江上四首 江上词 江上 甲午雪 暨阳居四首 暨阳居四首 寄姊夫焦韫叔兼简三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快心遂意 髟字旁的字 弹着点 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与比伦 比字旁的字 諠客夺主 铁口 笑中有刀 包含杞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衍的成语 定于一尊 包含掩的词语有哪些 喇喇蛌 酉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昭祖 骨字旁的字 息肩弛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