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2:51
宛丘叹
作者:元好问 〔金朝〕
秦阳陂头人迹绝,荻花茫茫白于雪。
当年万家河朔来,尽出牛头入租帖。
苍髯长官错料事,下考大笑阳城拙。
至今三老背肿青,死为逋悬出膏血。
君不见刘君宰叶海内称,饥摩寒拊哀孤茕。
碑前千人万人泣,父老梦见如平生。
冰霜纨裤渠有策,如我碌碌当何成!
荒田满眼人得耕,诏书已复三年征。
早晚林间见鸡犬,一犁春雨麦青青。
在秦阳陂头,人迹罕至,只有荻花在雪白的天地中摇曳。
当年,万家聚集在河的北面,牛头尽出,换取租帖。
长官白胡子,却搞错了事情,笑话阳城的拙劣。
至今三位老人的背,肿得青紫,死后仍为逃税流出鲜血。
你不见刘君宰在海内的名声,饥寒交迫,哀怨孤独。
碑前千人万人的哭泣,父老们在梦中似乎又回到往生。
冰霜覆盖的纨裤,何以有策划?我这样碌碌无为又该如何成就!
荒田满眼,人人都能耕种,诏书已经发布三年征收。
早晚在林间看到鸡犬,春雨一犁后麦田又青翠。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谋,号天民,金朝诗人、词人及政治家。他以词和诗闻名,尤其擅长抒情和咏怀,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的关怀与个人的悲欢。
创作背景
《宛丘叹》写于金朝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农田荒废,诗人通过描绘荒凉的景象和百姓的苦难,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心。
《宛丘叹》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秦阳陂头的荒凉与人迹罕至,展示了战乱给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荻花的白色与雪相映成趣,暗示了冷清的景象。接着,诗人回忆起当年河朔的繁华,农民辛勤耕作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长官的错料事与百姓的苦难形成强烈反差,揭示了官员的无能与百姓的绝望。刘君宰的名声在海内外广为流传,显示出他治理不善的结果。碑前的哭泣声,体现了百姓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最后,诗人发出自省之问,感叹自己碌碌无为,难以有所作为。诗的末尾提到荒田与耕作,暗示着对恢复生机的渴望与希望。整首诗在悲怆中透出一丝希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景的关注与深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人民生活的关切,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对自身的无力感到深切的自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宛丘叹》的作者是?
A. 杜甫
B. 元好问
C. 李白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长官为何被指责?
A. 过于严厉
B. 没有治理能力
C. 对百姓仁爱
D. 征收过重
荻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繁荣
B. 荒凉
C. 希望
D. 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