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6:26
三仙祠下往来频,
憔悴征衫满路尘。
箫鼓未休寒食酒,
樵苏时见旧都人。
吹残芳树红仍在,
展放平田绿已匀。
西北并州隔千里,
几时还我故乡春。
在三仙祠下,来往的人络绎不绝,
我身着憔悴的征衣,满身尘土。
箫声和鼓声未曾停息,寒食节的酒仍在流淌,
偶尔在樵苏时见到老家的人。
残留的花树依然妩媚,
平坦的田野已经绿意盎然。
西北的并州与我相隔千里,
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回到故乡的春天。
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山泉,金朝诗人、词人及学者,生活在金朝末年,后期受到南宋文化的影响。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感慨,作品具有深厚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
《三仙祠》创作于元好问流亡时期,因金朝灭亡而流亡,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叹,尤其在寒食节这个特殊的时节,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三仙祠》是一首抒发思乡情的佳作,整首诗通过描绘在三仙祠下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心中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两句“往来频”和“憔悴征衫”描绘了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然而作者却身着征衣,满身尘土,显得与周围的热闹格格不入,映衬出他的孤独与疲惫。
接下来的“箫鼓未休寒食酒”则引入了节日的氛围,诗人通过音乐与美酒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欢庆却又令人感伤的情感。尤其是“樵苏时见旧都人”,在欢庆的背后,作者又感受到对故乡人情的渴望与思念。
最后几句“西北并州隔千里,几时还我故乡春”更是直白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隔千里而望,春光依旧,而我却不在。这种思乡之情与现实的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节日场景的描绘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春天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深厚的乡愁情感。
《三仙祠》是谁的作品?
诗中提到的“寒食酒”最早是哪个节日的饮品?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