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浦五小诗迎劳二弟 其五》

时间: 2025-05-01 20:42:05

诗句

健碧倚天无数峰,眼前浑似故人逢。

问来识面知何处,应在颐斋诗卷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42:05

原文展示:

健碧倚天无数峰,眼前浑似故人逢。
问来识面知何处,应在颐斋诗卷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峰之上,四周是无数高耸的山峰,眼前的景象仿佛让人想起老朋友般的亲切。诗人问道:你是从哪里来的,怎么会让我觉得如此熟悉?或许你是在我颐斋的诗卷中出现过的朋友。

注释:

  • 健碧:形容山峰的青翠和挺拔。
  • 倚天:意为高耸入天,形容山峰的壮丽。
  • 故人:指老朋友,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颐斋:诗人的书房名,表明他在此创作和阅读诗歌的环境。
  • 诗卷:指诗歌的作品,可能暗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诗歌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松,字子华,号颐斋,宋代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朱松与友人相聚之时,正值山水游览,诗人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亲切感,展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山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的“健碧倚天无数峰”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仿佛将读者带入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中。山的高耸与青翠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象征着一种高远的志向和超然的境界。

接下来的“眼前浑似故人逢”,通过视觉的联想,诗人似乎在高山之巅遇到了久别的友人,情感在瞬间被唤醒。此时的自然景色不仅是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折射,仿佛在说,尽管身处高远之地,心中对友人的思念从未消退。

最后两句则通过对话的形式,增添了亲切感和互动性。诗人通过询问来探寻熟悉的面孔,表现出一种渴望重逢的情感,也可能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尽管时光流逝,但友谊依然存在。

整首诗在简短的篇幅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朱松对自然与友情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健碧倚天无数峰:描写高耸的山峰,展现出自然的雄伟。
  2. 眼前浑似故人逢:山景勾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仿佛见到了久别的朋友。
  3. 问来识面知何处:诗人主动询问,表达对友人身份的好奇。
  4. 应在颐斋诗卷中:暗示与友人之间的诗歌交流,表明友谊的深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与友人相联系,营造出情感的共鸣。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之更具亲切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峰:象征高远和壮丽,代表着诗人追求的理想。
  • 故人:象征着友谊与思念,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健碧”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山峰
    C. 书卷

  2. 诗人通过哪一方式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A. 直接的言语
    B. 通过自然景象的联想
    C. 描绘生活琐事

  3. 诗中“应在颐斋诗卷中”的意思是? A. 这是诗人的书房
    B. 朋友常常在书卷中出现
    C. 诗人不记得朋友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展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词对比:

朱松的《南浦五小诗迎劳二弟 其五》与王维的《鹿柴》均以山水为题材,朱松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二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朱松诗文集》
  • 《中国古诗词评论》

相关查询

题平盖沼 题北平沼 题空明洞 题鹤鸣山 赠将军 题都庆观 题鸿都观 题仙居观 题莫公台 招友人游春(一作郑遨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勿已 恭敬不如从命 弓字旁的字 肤粟股栗 屏气慑息 拟效 臼字旁的字 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烛焰 游思妄想 黍字旁的字 殳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矐睒 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云缎 三分天下有其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