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9:21
题烟江叠嶂图
柴贞仪 〔清代〕
谁将素练染霜毫,幻作空濛万里涛。
一片孤帆何处落,千峰雨色暗红皋。
是谁用白色的绢帛染上了霜色,幻化成空旷朦胧的万里波涛?一只孤帆不知将驶向何方,千山的雨色映衬着暗红的滩涂。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孤帆”与“千峰”的意象可与古代诗人描绘的江河湖海的辽阔与孤寂相联系,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感受。
柴贞仪是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著称。生平较为低调,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山水画风盛行的时期,诗人借助画作抒发对自然的感悟,表达内心的孤寂与迷茫,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我境遇的思考。
《题烟江叠嶂图》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诗人在图画前感受到的并非单纯的美,更有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思索。首句“谁将素练染霜毫”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自然的景色与人造的艺术相结合,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诗人似乎在询问,是什么力量将自然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暗示着自然本身的神秘。
“幻作空濛万里涛”则进一步渲染了景色的辽阔与模糊,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遐想,仿佛身处于一个无尽的梦境中。而“孤帆何处落”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挣扎,孤帆在浩渺的江海中漂泊,不知归处,映照出诗人迷茫的心境。
最后一句“千峰雨色暗红皋”以色彩的对比和自然现象的描绘终结全诗,暗示着生命的复杂与多变,既有红色的热烈,也有雨色的阴郁,反映了生活的多重面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勾勒出一种既美丽又忧伤的自然景象,令人感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对生命孤独感的深刻理解,情感基调复杂而富有哲理。
“谁将素练染霜毫”中,“素练”指什么?
A. 白色的绢帛
B. 棉质的布料
C. 颜色鲜艳的丝绸
答案:A
“孤帆何处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迷茫
C. 自信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千峰雨色”象征了什么?
A. 自然的静谧
B. 生命的复杂与多变
C. 人类的繁荣
答案:B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柴贞仪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而李白则侧重于豪放的个性与壮丽的景色。两者在抒情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