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6:18
犹道山中浅,仍移水上居。
俗人又剥啄,掉入白芙蕖。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山中的水面显得浅薄,却依旧有人在水面上安居。普通人又在这里嬉戏玩耍,结果不小心掉入了白色的芙蕖花中。
诗中提及的“白芙蕖”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荷花的赞美,荷花常常象征着高洁、清雅的品格。作者通过“俗人”对“白芙蕖”的嬉戏,反映出对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不懂得珍惜美好的批判。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与陆游、梅尧臣并称,为“南宋三大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泛宅》是杨万里所作的《芗林五十咏》中的一首,反映了他在闲暇时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诗作产生的背景是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但文人文化仍然繁荣,诗人在自然中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世俗的场景。开头的“犹道山中浅,仍移水上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水面虽然浅薄,却依然能够安居其上,暗示了一种对自然环境的依恋与向往。接着“俗人又剥啄”则转向现实,表现出普通人对美好事物的无知与轻视,带有一丝无奈的感叹。整体来看,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世俗之间的冲突,呼应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思,情感细腻而深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世俗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普通人生活状态的思考,情感基调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俗人”是什么意思?
“白芙蕖”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景象来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但杨万里更关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李白则强调自然的雄伟与壮丽。杨万里的诗更具生活气息,细腻而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