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芗林五十咏·泛宅》

时间: 2025-05-07 08:46:18

诗句

犹道山中浅,仍移水上居。

俗人又剥啄,掉入白芙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6:18

原文展示:

犹道山中浅,仍移水上居。
俗人又剥啄,掉入白芙蕖。

白话文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山中的水面显得浅薄,却依旧有人在水面上安居。普通人又在这里嬉戏玩耍,结果不小心掉入了白色的芙蕖花中。

注释:

  1. 犹道:犹如,表示比喻或比拟。
  2. :水面不深,象征环境的简单或单薄。
  3. 移水上居:在水面上生活,暗示一种超脱的生活方式。
  4. 俗人:指普通人,常常被世俗事物所牵绊。
  5. 剥啄:剥剥啄啄,形容嬉戏或玩耍的声音。
  6. 白芙蕖:白色的荷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白芙蕖”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荷花的赞美,荷花常常象征着高洁、清雅的品格。作者通过“俗人”对“白芙蕖”的嬉戏,反映出对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不懂得珍惜美好的批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与陆游、梅尧臣并称,为“南宋三大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泛宅》是杨万里所作的《芗林五十咏》中的一首,反映了他在闲暇时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诗作产生的背景是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但文人文化仍然繁荣,诗人在自然中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世俗的场景。开头的“犹道山中浅,仍移水上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水面虽然浅薄,却依然能够安居其上,暗示了一种对自然环境的依恋与向往。接着“俗人又剥啄”则转向现实,表现出普通人对美好事物的无知与轻视,带有一丝无奈的感叹。整体来看,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世俗之间的冲突,呼应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思,情感细腻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犹道山中浅:诗人用“浅”字来描绘山间水域的状态,透出一种淡淡的清幽。
  • 仍移水上居:这里的“移”表示迁移,象征着人们在水上的生活,暗含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 俗人又剥啄:转向俗世,表现出人们的轻率与嬉戏。
  • 掉入白芙蕖:则是对美好事物的触碰,带有一种讽刺意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水的景象比喻为生活,表达超然的生活态度。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世俗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普通人生活状态的思考,情感基调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高远与宁静。
  • :代表着流动与生活的变化。
  • 白芙蕖:象征纯洁与美好,反映出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俗人”是什么意思?

    • A. 高贵的人
    • B. 普通人
    • C. 隐士
    • 答案:B
  2. “白芙蕖”象征什么?

    • A. 罪恶
    • B. 贪婪
    • C. 纯洁
    • 答案:C
  3.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景象来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 A. 山
    • B. 风
    • C. 水
    •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但杨万里更关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李白则强调自然的雄伟与壮丽。杨万里的诗更具生活气息,细腻而平易近人。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杨万里研究》
  • 《宋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兰陵王 浣溪沙·香靥凝羞一笑开 梦扬州·晚云收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望海潮·秦峰苍翠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 风流子·东风吹碧草 踏莎行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沁园春·宿霭迷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越瘦吴肥 职务作品 轻财好施 蒹葭伊人 飠字旁的字 舍本从末 淡写轻描 好为人师 秃宝盖的字 臼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际遇 面如凝脂 包含肚的成语 皿字底的字 搨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