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19:4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44:03
百五佳辰匹似无,
合教追节却离居。
万家寒食初归鷰,
一老春衫政寒驴。
耄柳已僧何再发,
孺槐方爪可犀蔬。
儿书早问归程日,
不用嗔渠只笑渠。
在这个寒食节的早晨,感觉像是没有特别的佳节,大家都在追赶节日的气氛,却又不得不彼此离散。万家都在寒食之际,归来的燕子飞回了家,而一位老者却在寒冷的早晨穿着春衣骑着驴子。老柳树虽已老去,依然无法再发新芽,年轻的槐树上刚刚长出爪子,像是能吃的蔬菜。小孩早早就问我归程的日子,不用对他们生气,只需对他们微笑。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词人和诗人双重身份著称。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通俗易懂而著称,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创作背景: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杨万里在这个节日写下此诗,表达了对节日气氛的感受以及人们在节日中各自的离散和归来。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细腻关注。
这首诗通过描写寒食节的早晨,展现了节日的氛围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开头两句“百五佳辰匹似无,合教追节却离居”用对比手法,揭示了节日的平常与人们对节日的期待和追赶,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接下来的“万家寒食初归鷰”,则通过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表现了季节的更替与生机。
诗中的“老者”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艰辛,穿着春衣骑驴的形象,不仅传达了天气的寒冷,也暗示了人在生活中的无奈与挣扎。而“耄柳已僧何再发”则以柳树的老去比喻生命的衰老,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儿书早问归程日,不用嗔渠只笑渠”,带有一丝温情,表现了对孩子们的宽容与理解。整首诗在平淡中流露出哲理,既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也有对人情的细腻观察,体现了杨万里诗歌的特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归鷰”)、对仗(如“老春衫”与“寒驴”)、拟人(如“耄柳已僧”)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寒食节的描写,表达人们在节日中追寻团聚的情感,同时也反映出生活的无奈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寒食节
C. 春节
“万家寒食初归鷰”中的“鷰”指的是什么鸟?
A. 燕子
B. 麻雀
C. 鹦鹉
诗中提到的老者骑着什么交通工具?
A. 马
B. 驴
C. 自行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杨万里的《寒食日晨炊姜家林》与杜甫的《寒食诗》进行对比,杨万里的诗歌更加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而杜甫的诗则更强调节日的悲凉与离别。在情感的表达上,杨万里更趋向于温暖与包容,而杜甫则表现出更多的忧伤与感慨。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