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7:33
原文展示:
次韵宋永兄伤时二首 黄公度 〔宋代〕
举目江河异,伤心汉阙低。 未闻胡折北,谁复将征西。 志苦甘尝胆,身先愿执鼙。 时惟王事急,六月尚栖栖。
白话文翻译:
抬头望去,江河景色已变,心中伤感,汉家的宫阙显得低矮。 未曾听说胡人从北方败退,又有谁愿意西征呢? 心中虽苦,却甘愿如尝胆般坚韧,身体力行,愿率先执掌战鼓。 时局紧迫,国家事务繁重,即使在六月,依然忙碌不停。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089-1146),字师宪,号梅山,南宋初年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时局动荡和个人感慨,风格沉郁顿挫,情感深沉。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初年,当时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责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公度在南宋初年创作的,当时国家正面临外患和内忧,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责任的思考。诗中提到的“汉阙低”和“未闻胡折北”反映了当时国家的衰落和外患的严重性,而“志苦甘尝胆,身先愿执鼙”则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奉献的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河景色的变化和汉家宫阙的低矮,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未闻胡折北,谁复将征西”一句,反映了当时国家的衰落和外患的严重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而“志苦甘尝胆,身先愿执鼙”则展现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奉献的决心和勇气。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时局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个人责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责任的思考。通过对时局的深刻反思,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个人责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奉献的决心和勇气。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尝胆”比喻什么? A. 忍受艰苦,坚持不懈 B. 享受美味 C. 逃避困难 D. 放弃责任 答案:A
诗中“汉阙低”暗指什么? A. 国家衰落 B. 宫殿建筑低矮 C. 天气阴沉 D. 心情低落 答案:A
诗中“未闻胡折北”反映了什么? A. 国家的衰落和外患的严重性 B. 胡人的胜利 C. 北方的和平 D. 诗人的无知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