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3:56
原文展示:
题度仪堂四首 其一 张继先 〔宋代〕 屡赏中秋月,山堂亦怅哉。 暂居行百日,常觉近三台。 大木声深夜,脩篁荫静阶。 倘非能自度,何以见归来。
白话文翻译:
多次欣赏中秋的月亮,山中的堂屋也感到惆怅。 暂时居住在这里已经百日,常常感觉接近了三台星。 大树在深夜发出声音,修长的竹子在静谧的台阶上投下阴影。 如果不是能够自我超度,又怎么能见到归来的景象呢?
注释:
诗词背景: 张继先,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是他在山中暂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修行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中秋月”和“山堂”等元素,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月、山堂、大树和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屡赏中秋月”和“山堂亦怅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暂居行百日,常觉近三台”则反映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坚持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最后两句“倘非能自度,何以见归来”则强调了自我超度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修行成果的期待和对归来的向往。
诗词解析: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三台”指的是什么? A. 古代天文学中的三台星 B. 山中的三个平台 C. 诗人的三个朋友 D. 诗人的三个作品
诗中的“自度”指的是什么? A. 自我超度 B. 自我测量 C. 自我反省 D. 自我保护
诗中的“山堂亦怅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恐惧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