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2:08
归园田居·其三
作者:陶渊明 〔魏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在南山脚下种豆,田里的杂草长得茂盛,豆苗却稀疏。清晨起床整理荒废的土地,带着月光提着锄头归来。小路狭窄,草木长得茂盛,傍晚时分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被露水沾湿并不觉得可惜,只要我的心愿不违背就好。
作者介绍:陶渊明(365年-427年)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隐士,号称五柳先生。他以辞赋和田园诗闻名,被誉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作品多反映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陶渊明隐居后,他拒绝官职,选择归隐于自然,过着闲适的农耕生活。这种选择反映了他对社会动荡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归园田居·其三》是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代表之作,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诗中描绘了一个乡村的清晨,诗人起早忙碌,尽管面临着杂草丛生的困扰,依然保持着一份乐观与踏实。这种生活方式反映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
整首诗的意境清新自然,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田园的日常景象。开头的“种豆南山下”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恬淡的田园生活。诗人虽然面对着草盛豆苗稀的现实,却用“晨兴理荒秽”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显示出一种不怕艰难、努力耕耘的精神。尽管生活中有种种不如意,但他依然乐观地认为只要心愿不违,就能找到生活的意义。
这首诗不仅是陶渊明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理想生活的诠释,体现了他对自然、对自我的追求,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强调了内心愿望与物质生活的关系,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草盛豆苗稀”所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A. 豆苗生长得很好
B. 杂草长得茂盛,豆苗却稀少
C. 田地荒废
D. 诗人不愿耕作
“晨兴理荒秽”中的“荒秽”指的是什么?
A. 严重污染
B. 荒废的土地
C. 自然景色
D. 收成的果实
诗中所表达的心态是:
A. 渴望富贵
B. 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C. 对社会的厌恶
D. 不愿工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深入理解陶渊明的生活与作品,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