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耕谷》

时间: 2025-05-06 02:54:36

诗句

屦痕不印步虚坛,欲事锄犁恐亦难。

云子熟时还自饱,不知沆瀣与谁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4:36

原文展示:

屦痕不印步虚坛,欲事锄犁恐亦难。
云子熟时还自饱,不知沆瀣与谁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田间劳作的情景,脚步未曾在空地上留下痕迹,想要耕作却又感到困难。等到云朵成熟的时候,自己可以吃饱,但却不知道那些水泽的美味又是与谁共享的。

注释:

  • 屦痕:屦,鞋子,屦痕即鞋印。
  • 虚坛:空旷的土地或场地。
  • 欲事:想要从事。
  • 锄犁:指农具,锄是用来松土的,犁是用来翻土的。
  • 云子:云彩的果实,这里指成熟的谷物或天上的云。
  • 沆瀣:水泽,常指湿润的地方;这里隐喻美味的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居简是宋代的一位僧人,擅长诗歌创作,常在诗中表现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生的思考。其作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农田,反映了农民的辛劳与对丰收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耕谷》通过简单的语言勾勒出农村的日常劳动场景。诗人用“屦痕不印”开篇,带出一丝淡淡的孤独与无奈,暗示着他在这片虚空的土地上并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仿佛他的努力并没有实际的意义。接着,诗人提到“欲事锄犁恐亦难”,这不仅表达了耕作的艰辛,也暗示了对农事的无奈与渺小。

在后两句中,诗人展现了自然的丰盈与人类的渺小。云彩成熟之时,农作物也会丰收,诗人在这里暗示了自然的规律与人类的依赖关系。然而,当他说到“不知沆瀣与谁餐”时,流露出对食物来源的探索和对共享丰收的疑惑,似乎在反思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思,既有对农作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敬畏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屦痕不印步虚坛:鞋印在空地上没有留下,暗示作者的辛劳未被世人所见。
  2. 欲事锄犁恐亦难:想要从事农耕却感到困难,反映了对农事的无奈。
  3. 云子熟时还自饱:云彩成熟时,自己也能享用丰收的成果。
  4. 不知沆瀣与谁餐:不知道这些丰盛的成果又将与谁分享,暗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子”比作丰收的果实,展示自然的恩赐。
  • 对仗:全诗中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农耕的艰辛与自然的丰盈,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屦痕:象征努力与无奈。
  2. 虚坛:代表无形的空间与个人的孤独。
  3. 云子:象征自然的馈赠与生命的希望。
  4. 沆瀣:隐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分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屦痕”指的是什么?

    • A. 鞋印
    • B. 稻谷
    • C. 云彩
  2. 诗人想要从事什么工作?

    • A. 写诗
    • B. 耕作
    • C. 旅游
  3. 诗中提到“沆瀣”是指什么?

    • A. 美味的食物
    • B. 自然的风景
    • C. 丰收的谷物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春望》
  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慨,但更加强调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了自然的生机与人事的离愁,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南歌子·再用前韵 和陶止酒 点绛唇·我辈情锺 仆年三十九在润州道上过除夜作此诗又二十年 题云龙草堂石磬 游径山 上堵吟 太白词,并叙 其四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并引 其一 古缠头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批隙导竨 事急计生 一代鼎臣 跳端 包含盛的成语 矛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好物 事出无奈 躁愤 包含膜的词语有哪些 急节 五马分尸 阿拉伯国家 父字头的字 大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