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6:39
满庭芳 疏花在门,明月满地,秋声飒然,愁绪迸集,因赋此解
作者: 陈祖绶 〔清代〕
露重蟾寒,风高雁只,静夜犹眷孤芳。
一枝花瘦,难舍是秋光。
偷觑嫦娥宝镜,怜青女同照飞霜。
江乡里,提鸥挈鹭,晚棹歇渔榔。
愁长。千万户,敲残砧杵,梦在辽阳。
忽胡筑亘动,走马仓皇。
惹起冷蛩声诉,灯剔处无限凄凉。
相思苦,天涯焰火,何地奏霓裳。
秋天的夜晚,露水凝重,月光洒满大地,秋风萧瑟,忧愁的情绪纷纷涌来,因此写下这首词。
夜里寒冷,孤雁在高空飞过,静静的夜晚仍让我怀念那孤独的花朵。
只见一枝花显得瘦弱,难以割舍这明媚的秋光。
我偷眼窥视嫦娥的宝镜,怜惜青女与我一同照见飞舞的霜花。
在江乡,提着白鹭与海鸥,晚舟停靠渔舫,愁绪绵长。
千万家户中,敲打着残破的砧杵,梦游在辽阳之地。
忽然听到胡马奔腾的声音,骑马的人仓皇而逃。
引起了一阵冷虫声诉说,灯下的景象显得无比凄凉。
相思的苦楚,犹如天涯的焰火,何处能奏起那霓裳舞曲。
陈祖绶(约1640-1710),清代诗人,字仲明,号韵秋,籍贯江苏。以词、诗著称,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常用自然景物寄托情思。
本词创作于秋夜,正值孤独与思念交织之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愁绪与对美好回忆的眷恋。此时正值清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苦闷。
《满庭芳》是陈祖绶在秋夜景象下所作的词,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孤独和对往昔的思念。开篇以“疏花在门,明月满地”引入,描绘出一个清冷而宁静的夜晚,花影与月光交织,勾勒出如梦似幻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露重蟾寒,风高雁只”的描写,传达出秋夜的寒意与孤独。孤雁的飞过仿佛在映射诗人内心的孤寂。
在词的中段,诗人以“偷觑嫦娥宝镜,怜青女同照飞霜”表达了对月亮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嫦娥与青女的形象常常与孤独相伴,诗人通过这种典故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千万户,敲残砧杵”描绘出乡村的宁静与忙碌,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愁苦。
全词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秋景的细致描绘,又有对人情冷暖的深刻反思。诗人在自然中寻求慰藉,却也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与思恋,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思念的深刻体验,透过秋夜的景象,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展现出一种浓郁的秋意与愁苦。
“露重蟾寒”中“蟾”指的是哪一种动物?
A. 青蛙
B. 蟾蜍
C. 月亮
D. 兔子
“提鸥挈鹭”中的“鸥”和“鹭”分别指的是什么?
A. 鱼
B. 鸟
C. 虫
D. 花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D.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