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田舍即事十首》

时间: 2025-05-07 06:19:14

诗句

古来观社见春秋,茜袂银钗尽出游。

欲与鲁人同猎较,可怜身世尚它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9:14

原文展示:

田舍即事十首 刘克庄

古来观社见春秋,
茜袂银钗尽出游。
欲与鲁人同猎较,
可怜身世尚他州。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春秋时节人们观社,
红色的裙子和银钗的女子纷纷出游。
我想和鲁国的人一起狩猎比试,
可怜我的身世却仍在他乡。


注释:

  • 古来:自古以来。
  • 观社:指的是春秋时节的社日活动,古人会在此时举行祭祀和游乐。
  • 茜袂:茜,红色;袂,衣袖。这里指穿着红色衣裙的女子。
  • 银钗:用银制成的发钗,古代女子的饰品。
  • :想要。
  • 鲁人:指的是鲁国的人,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传统或文化。
  • 可怜:可惜、遗憾。
  • 身世:身世、身份。
  • 他州:他乡,外地。

典故解析:

  • 观社:古代的社日是重要的民间节日,常与农业、祭祀有关,表达对土地神的崇敬。
  • 鲁国: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以礼教闻名,常用来象征传统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廷芝,号奋庵,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曲和诗,风格多变,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身处他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传统文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传统社日活动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开篇提到“古来观社见春秋”,不仅显示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引发了对春秋季节的感慨。接下来的“茜袂银钗尽出游”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场景,红裙银钗的女子们与春天的生机相映成趣,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享受。

然而,诗人在欣赏这热闹的场面时,心中却生出一种孤独和遗憾。“欲与鲁人同猎较”的愿望,表明诗人渴望融入传统的生活方式,然而“可怜身世尚他州”则揭示了他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奈。诗人的身份和境遇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出对家乡和文化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景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古来观社见春秋:提到社日的传统,暗示诗人对文化的尊重。
    • 茜袂银钗尽出游:描绘春游的热闹场景,色彩鲜明,生动形象。
    • 欲与鲁人同猎较:表达诗人想参与传统活动的愿望,体现出对文化认同的向往。
    • 可怜身世尚他州: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带有强烈的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日的热闹与个人的孤独形成对比。
    • 对仗:前后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反映出诗人在他乡的孤独感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茜袂: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银钗:代表古代女性的优雅与传统。
  • 鲁人: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传统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古来观社见春秋”中“观社”指的是什么? A. 观光
    B. 观赏社日活动
    C. 观看春秋电影
    答案:B

  2. “茜袂银钗”中的“茜”是指什么颜色? A. 蓝色
    B. 红色
    C. 绿色
    答案:B

  3. 诗人希望与谁一起进行活动? A. 朋友
    B. 鲁人
    C. 家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诗更偏向于内心的感悟和对传统的追忆,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放的个性与对人生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历史文化书籍,了解春秋时期的社日文化与鲁国的传统。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东征赋 金浮图 满宫花 金浮图·繁华地 女冠子·双成伴侣 金浮图 秋夜月 菩萨蛮 女冠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得不补失 喃喃 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弭患无形 示字旁的字 平弄 包含脊的词语有哪些 价值连城 鬲字旁的字 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单耳刀的字 鹿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伪谬 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仁丹胡须 马鬃 风雨交加 金友玉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