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4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0:38
敏手机心颇自安,
遮藏有路巧千般。
主公当面无因见,
只怕旁人冷眼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安宁,虽然心中有诸多隐秘,但有许多巧妙的藏匿方法。面对主公虽然没有机会直接展示,但更怕的是他人用冷漠的眼光审视。
夏竦,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诗作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追求真理与内心的安宁。
《观藏珠》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对于个人身份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权力和人际关系的敏感与谨慎。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开篇“敏手机心颇自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警觉与安宁,显示出他对自己情感的控制与把握。接下来的“遮藏有路巧千般”,则揭示了他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够灵活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情感。
“主公当面无因见”一句,暗示着诗人与权威之间的距离感,虽然有意图,但却缺乏直接的交流与沟通。最后一句“只怕旁人冷眼看”,更是突显出诗人对外界评价的敏感,尤其是他人对自己的冷漠与审视,让他倍感压力。
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一种隐忍与自省,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与反思,仿佛在警示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我的同时,也需警惕他人的眼光。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尤其是在权力与个体之间的张力。诗人通过细腻的表述,揭示了在社会中生存的挑战与内心的挣扎,表现出对自我保护的渴望与对他人评判的恐惧。
诗中“敏手机心”意味着什么?
诗人担心什么?
诗中“遮藏有路巧千般”的意思是: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夏竦的《观藏珠》更多地关注个体内心的挣扎与隐秘,而杜甫则展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二者在主题与情感基调上各有侧重,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个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