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1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15:25
作者:杨杏佛 〔近代〕
博浪椎空,嬴秦朝换,男儿生入乡关。
头颅依旧,心志肯阑珊。
料理琴书归去,游云倦且暂还山。
长亭路,离愁无那,为唱大刀环。
艰难。伤此日,薰莸莫辨,离芷投闲。
纵青莲化舌,难喻疑顽。
且把英雄岁月,消受他云鬒烟鬟。
纱窗里,清狂宜减,着意偎红颜。
在博浪沙的空地上,嬴秦的朝代已经更替,男子汉们身处故乡的关口。
虽然头颅依旧在,心志却不再坚定。
整理好琴书准备回去,游云已经疲倦,暂且还山。
在长亭的路上,离愁无处诉说,只能唱着《大刀环》。
艰难的旅途,伤感的日子,薰草与莸草已难以分辨,离别的苦涩让人感到无聊。
即使青莲化为舌,难以言喻那怀疑的顽固。
不如把英雄的岁月,随意地消磨在那烟鬟的身旁。
在纱窗里,清狂的情绪应当减缓,故意依偎在红颜旁。
作者介绍
杨杏佛,近代诗人,生于清末,逝于民国时期。他的诗风常以豪放、感伤为主,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在作者离开故乡蜀地时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正值社会动荡,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愈发明显。
《满庭芳》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诗人以博浪椎的历史隐喻,引入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的“头颅依旧,心志肯阑珊”一句,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尽管身处逆境,心中却对理想仍有追求。长亭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在情感的流动中,展现了对历史、对故乡、对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与体悟。结尾的“着意偎红颜”更让人感受到那份温柔与依恋,似乎在呼唤着一种人间的温情,令人感慨不已。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展现了个人在社会变迁中的无奈与感伤。
诗词测试:
满庭芳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青莲”象征着什么?
“长亭路,离愁无那,为唱大刀环”中,长亭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将《满庭芳》与李白的《送友人》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而杨杏佛的则更显细腻与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