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满庭芳》

时间: 2025-05-06 02:42:07

诗句

吾乃当涂,弃儒奉道,遵行圣诲多年。

已逾三纪,截灭六尘缘。

因习业、自当度日,未尝谒见豪贤。

般若力,掀翻烦恼,坦荡独悠然。

来斯,十四载,装銮佛像,塔宇尽光鲜。

造遮蜴石道,直至水曹边。

都系束修已镪,舍为助道安禅。

知惭愧,了无所得,本觉性明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2:07

诗词名称: 满庭芳

作者: 如愚居士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吾乃当涂,弃儒奉道,遵行圣诲多年。已逾三纪,截灭六尘缘。因习业自当度日,未尝谒见豪贤。般若力,掀翻烦恼,坦荡独悠然。来斯,十四载,装銮佛像,塔宇尽光鲜。造遮蜴石道,直至水曹边。都系束修已镪,舍为助道安禅。知惭愧,了无所得,本觉性明圆。


白话文翻译:

我在当涂之地,舍弃儒家之学,追随道教的教义,遵循圣人的教诲多年。已经过了三十年,断绝了所有尘世的纷扰。因为在学习事业上,理应安安稳稳地度过每一天,从未拜见过豪杰贤士。通过般若的智慧,翻转了烦恼,心境开阔而悠然自得。这些年里,已经有十四年,我装饰佛像,塔宇光鲜亮丽。修建蜥蜴石道,直通水曹边。所有的工作,都属于我修行的成果,舍弃这些是为了助道安禅。感到惭愧,其实一无所得,唯有本觉的性情明亮而圆满。


注释:

  • 当涂: 指地点,可能指作者的居住地。
  • 弃儒奉道: 舍弃儒家学说,奉行道教。
  • 六尘缘: 指世俗的烦恼与牵挂。
  • 般若: 智慧,尤其是佛教中的智慧。
  • 坦荡悠然: 形容心境开阔、安详自在。
  • 装銮佛像: 指装饰佛像。
  • 遮蜴石道: 修建通往某处的道路,可能是指石制的道路。
  • 水曹边: 指靠近水边的地方,具体地名未详。
  • 本觉性明圆: 指本来的觉悟状态,明亮而圆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如愚居士,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反映出深厚的道教思想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作者选择放弃世俗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道教的真谛。

诗歌鉴赏:

《满庭芳》是一首充满道教思想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我修行的叙述,传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提到的“弃儒奉道”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儒家学说的反思,更显示了他对道教哲学的执着。诗人在提到“已逾三纪,截灭六尘缘”时,表达了他对尘世烦恼的脱离,强调了修行带来的内心安宁。

通过“般若力,掀翻烦恼”一句,诗人展现了智慧在心灵解脱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智慧能够帮助人们超越烦恼。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多年来对佛教文化的投入,修建佛像和道路的细节,体现了他在修道过程中的坚持与努力。然而,在最终的感悟中,诗人承认“了无所得”,揭示了修行的真正意义在于内心的觉悟,而非外在的成就。

整首诗气韵悠长,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现了作者独特的道教风格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吾乃当涂,弃儒奉道:我在当涂的地方,放弃了儒家学说,追随道教。
    2. 遵行圣诲多年:遵循圣人的教诲已经多年。
    3. 已逾三纪,截灭六尘缘:已经过了三十年,断绝了世俗的烦恼。
    4. 因习业自当度日:因为在学习和修行上,应该安分地度过每一天。
    5. 未尝谒见豪贤:从未拜见过那些豪杰和贤士。
    6. 般若力,掀翻烦恼:通过智慧,推翻了内心的烦恼。
    7. 坦荡独悠然:心境开阔,独自安然自在。
    8. 来斯,十四载,装銮佛像:这一来,已经十四年,装饰佛像。
    9. 塔宇尽光鲜:塔和建筑都显得光鲜亮丽。
    10. 造遮蜴石道,直至水曹边:修建蜥蜴石道,直达水边。
    11. 都系束修已镪:这些都是修行的成果。
    12. 舍为助道安禅:舍弃这些是为了助道与安禅。
    13. 知惭愧,了无所得:知道惭愧,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得到。
    14. 本觉性明圆:唯有本性的觉悟是明亮而圆满的。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弃儒奉道”,强调了两种思想的对立。
    • “般若力”与“烦恼”形成鲜明对照,展现了智慧的力量。
  • 主题思想: 该诗探讨了修行与自我觉悟的关系,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深入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1. 佛像:象征信仰与精神寄托。
    2. 蜥蜴石道:代表修行的道路与过程。
    3. 水曹边:象征宁静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选择放弃哪种学说?

    • A. 道教
    • B. 儒家
    • C. 墨家
    • D. 法家
  2. 诗中提到的“般若力”代表什么?

    • A. 权力
    • B. 智慧
    • C. 财富
    • D. 声望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by 杜甫:同样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
    • 《静夜思》by 李白: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诗词对比:

    • 如愚居士《满庭芳》王维《鹿柴》:两者均体现了超然物外的心境,但如愚更侧重于对道教的探索,而王维则融合了自然景色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诗歌创作》
  • 《如愚居士生平考》

以上内容为《满庭芳》的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背景。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浣溪沙十一首 其八 浣溪沙 其一 乌溪沙营大雨 浣溪沙 浣溪沙 晚发见微雪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初夏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浣溪沙 春晓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工字旁的字 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国务委员 犹且 火字旁的字 卖李钻核 景行 出处语默 一夫荷戟,尤夫趦趄 至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汤液 公甲 老婆当军 七窍冒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