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5:08
风入松 其六
作者: 崔荣江
胡边胡雁又南飞,一别几时回?
残黄已染庭前树,不知处孤鸟还啼。
阶上秋风渐著,轻寒浸透人衣。
平常不为落红悲,霜鬓为人衰。
伊人入梦总依稀,醒还是一月斜西。
我有冰心如月,何时得照娥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季时节的感伤与孤独。诗人目送南飞的雁群,心中感慨离别的时光;看着庭前树木的残黄,思索孤鸟的啼鸣;台阶上渐起的秋风,带来一丝寒意,渗透到衣物之中;往常不为落花而感伤,唯独因白发渐生而感叹人生的衰老;梦中伊人形象朦胧,醒来时却发现已是斜西的时光;我心如冰月般清冷,何时才能洒照她的眉宇?
崔荣江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展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万物凋零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变化,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
《风入松 其六》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秋诗,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也渗透了对人生、时光与爱情的深刻思考。起首两句“胡边胡雁又南飞,一别几时回?”通过南飞的雁群引入思乡之情,表达了对离别的忧伤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接下来的“残黄已染庭前树,不知处孤鸟还啼”则通过庭前的秋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孤鸟的啼鸣更是加重了孤独的情感。
“阶上秋风渐著,轻寒浸透人衣”,描绘了秋风渐起的场景,诗人在此时感受到的轻寒象征着心中难以言说的惆怅和无奈。紧接着“平常不为落红悲,霜鬓为人衰”,诗人通过对落红的淡然,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认知和接受,而“霜鬓”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
最后两句“我有冰心如月,何时得照娥眉”更是诗中情感的高潮,冰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澈与坚韧,而对伊人的思念又让人感到无奈与渴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爱情以及自然的深刻思考。
胡边胡雁又南飞,一别几时回?
诗人目送南飞的雁群,表达离别的惆怅,暗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重逢的渴望。
残黄已染庭前树,不知处孤鸟还啼。
描绘秋天的景象,残黄的树叶与孤鸟的啼鸣,象征着凋零与孤独。
阶上秋风渐著,轻寒浸透人衣。
秋风的袭来带来一丝寒意,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忧伤。
平常不为落红悲,霜鬓为人衰。
诗人对落花的淡然态度,反衬出对衰老和无常的无奈。
伊人入梦总依稀,醒还是一月斜西。
梦中思念的伊人模糊不清,清醒后却发现时间已逝,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我有冰心如月,何时得照娥眉。
诗人以冰心自比月亮,渴望自己的纯洁与深情能照亮爱人的眉宇。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亲人的思念,以及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诗中提到“胡边胡雁”指的是哪种鸟?
“霜鬓”指的是什么?
诗人渴望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