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2:30
牡丹曾号玉楼春,不道栀花誉望新。漫说齐名真忝窃,李御终让杜陵人。
牡丹曾被称为“玉楼春”,却不曾想到栀子花的声誉却更为新颖。人们随意说它们齐名,真是令人感到羞愧;李白最终还是让位于杜甫,成为了杜陵的诗人。
作者介绍: 朱仕玠,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牡丹与栀子花在文化中受到重视的时期。诗人以花喻人,表达对两位伟大诗人的敬仰与思考。
这首诗以花喻人,将牡丹与栀子花进行比较,展现了诗人对两者的观察与思考。牡丹作为传统的富贵象征,曾被称颂为“玉楼春”,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然而,诗人却发现栀子花的声誉在当下更加新颖,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审美的多元化。接着,诗人将李白与杜甫的名声进行对比,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李白的成就也要让位于杜甫,突显了文学界的竞争与相对性。整个诗作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花卉的赞美,也有对诗人地位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宽广的文化视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探讨了名与实、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通过花的意象传达出对文学成就的思考,强调了历史与个人成就的相对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牡丹被称为哪一个春天的代名词?
李白与杜甫分别代表了哪一类诗人?
栀花的声誉被认为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与李白的诗风有着明显的区别,杜甫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民苦难,而李白则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与理想主义。两者的作品在主题与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