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边上作三首》

时间: 2025-05-02 14:48:18

诗句

山无绿兮水无清,风既毒兮沙亦腥。

胡儿走马疾飞鸟,联翩射落云中声。

阵云忽向沙中起,探得胡兵过辽水。

堪嗟护塞征戍儿,未战已疑身是鬼。

见说青冢穴,中有白野狐。

时时出沙碛,向东而号呼。

号呼复号呼,画师图得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8:18

原文展示:

山无绿兮水无清,风既毒兮沙亦腥。
胡儿走马疾飞鸟,联翩射落云中声。
阵云忽向沙中起,探得胡兵过辽水。
堪嗟护塞征戍儿,未战已疑身是鬼。
见说青冢穴,中有白野狐。
时时出沙碛,向东而号呼。
号呼复号呼,画师图得无。

白话文翻译:

山上没有绿色,水中没有清澈;
风中带着毒气,沙子也散发着腥味。
胡人的骑兵如飞鸟一般疾驰,
接连不断地射出箭矢,声响在云中回荡。
阵云忽然向沙地中升起,
探得胡兵已经过了辽水。
令人感慨的是,守边的士兵们,
未战先疑,仿佛自己是鬼魂。
听说青冢的穴中,
有一只白色的野狐。
它时常从沙漠中跑出,
向东方狂叫。
呼喊声再一次响起,画师能够画得了吗?

注释:

  • 胡儿:指北方游牧民族,通常指的是匈奴、契丹等。
  • 辽水:指的是辽河,古代的边界河流。
  • 青冢穴:传说中的墓穴,象征神秘和不安。
  • 白野狐:象征着阴森和危险的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唐代诗人,字君复,号青丘山人,曾任太常博士。贯休的诗歌以其豪放和深沉著称,常以边塞为题材,描写战争与征戍生活,表达对士兵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边塞战争时期,诗人目睹了边境的战火与士兵的苦难,意图通过描写自然环境与人事的对比,反映战争带来的灾难和士兵的无奈。

诗歌鉴赏:

《边上作三首》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展现了战乱时期的荒凉与悲怆。开篇用“山无绿兮水无清”描绘出一幅生机缺失的画面,环境的恶劣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诗中“胡儿走马疾飞鸟”形象地描绘了敌军的迅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战争的紧迫与威胁。

接下来,诗人通过“阵云忽向沙中起”展现出敌军的来临,既有现实的战斗场景,也透出一种对未来的无奈与恐惧。诗句“堪嗟护塞征戍儿,未战已疑身是鬼”更是深刻地表现了士兵们内心的恐惧与无助,未战先惧,令人心生怜悯。

最后,关于“青冢穴”与“白野狐”的意象,给人以神秘的色彩,野狐的叫声仿佛是战争中无辜生命的哀鸣,增添了诗的悲剧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战争场面的展现,深刻反映了人们在战乱中的苦痛与彷徨,具有深远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无绿兮水无清:描绘荒凉的自然环境,暗示战争导致自然的破坏。
  2. 风既毒兮沙亦腥:风中带有毒气,沙中弥漫着腥味,形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恐怖。
  3. 胡儿走马疾飞鸟:敌军骑兵如飞鸟般迅速,展现出敌人的强大与迅猛。
  4. 联翩射落云中声:箭矢如雨,声响在空中回荡,表现出战争的激烈场面。
  5. 阵云忽向沙中起:敌人突袭,阵云降临,暗示着战争的来临。
  6. 探得胡兵过辽水:敌军已经渡过边界河流,战争即将爆发。
  7. 堪嗟护塞征戍儿:士兵们感到惋惜与无奈,未战先忧。
  8. 未战已疑身是鬼:士兵们在恐惧中迷茫,似乎已经被战斗的阴影笼罩。
  9. 见说青冢穴:提及传说中的墓地,暗示死亡与不安。
  10. 中有白野狐:白狐象征着不祥与神秘。
  11. 时时出沙碛:野狐频繁出现,象征着战争的阴影随时笼罩。
  12. 向东而号呼:野狐的叫声仿佛在为亡灵哀鸣。
  13. 号呼复号呼,画师图得无:反复呼喊的声音,画师能否将这一切描绘出来,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士兵与鬼魂相提并论,强调其无助与恐惧。
  • 对仗:如“山无绿兮水无清”,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事结合,使环境充满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与士兵命运的关注,既有对环境破坏的愤慨,也有对无辜生命的哀悼,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无奈与苦痛。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自然的荒凉与无生气。
  • :象征着清澈与生命,但在这里却缺失。
  • 胡儿:象征外敌的侵略与威胁。
  • 白野狐:象征死亡与神秘,暗示战争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胡儿”指代什么? A. 汉族士兵
    B. 外敌骑兵
    C. 商人

  2. 诗中“青冢穴”象征着什么? A. 繁荣与富饶
    B. 死亡与不安
    C. 战争的胜利

  3. 诗中表现的士兵心态是: A. 勇敢无畏
    B. 恐惧迷茫
    C. 兴奋激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边塞风光,但更注重壮丽的自然景观,而贯休则侧重于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脆弱。

  • 高适《别董大》:表达了士人的豪情壮志,亦有对士人命运的感慨,与贯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贯休更加强调战争带来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文学史》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点绛唇 东畿舟居阻雪怀寄二三知旧三首之三 宿法惠寺 宝应野泊 惜余春·急雨收春 赋得枕上闻雁 寄题盱眙杜子师东山草堂 久病寄二三亲友 寄王岐 苦竹村南马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赠药 贝字旁的字 四宇 抽丁拔楔 峻命 包含在的词语有哪些 单耳刀的字 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年谊世好 悒结 艾结尾的成语 随珠弹雀 而字旁的字 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字头的字 思愆 视财如命 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