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7:39
忧患无穷生有涯,惟须百事屏纷华。
人谁敢侮修身士,天不能穷力穑家。
频唤老僧同夜粥,间从邻叟试秋茶。
结茅林下从来事,瓦屋三间已太奢。
忧虑与困难是无穷无尽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将繁杂的事务抛开。
谁敢轻视修身养德的人呢?天地也不能穷尽耕作的力量。
我常常邀请老和尚共用夜间的粥,偶尔也向邻居的老者请教秋天的茶。
我一直在林下搭建茅屋度日,三间瓦屋已经算是奢侈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的历史变迁,作品中充满了爱国情怀和个人理想。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
《述意》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他目睹国家的衰落以及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心中充满忧虑与感慨。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修身隐居生活的向往。
《述意》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诗人在忧患与生命的对比中,深刻地反映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首句“忧患无穷生有涯”揭示了人生的有限性与社会压力的无尽,诗人意识到在有限的生命中,必须去除那些繁杂无用的事物,选择更为清净的生活。
接下来的句子则表现了诗人对道德修身的坚持,以及对生活的淡泊态度。陆游用“老僧”和“邻叟”来凸显人际关系的简单与真诚,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正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茅屋与瓦屋的对比,表达了对奢华生活的鄙视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宁静的心境,虽有忧虑,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豁达与选择。这种选择不仅是对物质的放弃,更是对精神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修身养德与简朴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纷扰的厌倦,向往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忧患无穷”中的“忧患”指的是什么?
A. 快乐
B. 生活中的困难与烦恼
C. 财富
诗中提到的“老僧”主要象征什么?
A. 贫穷
B. 智慧与修行
C. 年龄
诗人对瓦屋的看法是?
A. 认为奢侈
B. 认为必要
C. 认为美丽
陆游的《述意》与王维的《终南山》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向往。陆游侧重于对道德修养的强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心灵的契合,二者在风格上有着不同的侧重,但都体现了对尘世纷扰的逃避与内心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