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1:40
原文展示:
寄题时氏小飞来三首
须弥纳芥不为夸,曾向壶中贮九华。 灵隐寺前天竺后,好峰都落在君家。
白话文翻译:
将巨大的须弥山纳入芥子并不算夸大,我曾经在壶中收藏了九华山的壮丽。 灵隐寺前,天竺山后,那些美丽的山峰都仿佛聚集在你的家中。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首诗是寄给友人时氏的,表达了对友人家乡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姜特立在欣赏友人时氏家乡的美景后,有感而发,寄给时氏的。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家乡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佛教的“须弥纳芥”为引子,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佛教哲理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诗中“壶中贮九华”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珍视,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后两句通过对灵隐寺和天竺山的提及,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友人家乡美景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宋代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家乡美景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须弥纳芥”的含义是什么? A. 极大的事物被极小的事物所容纳 B. 极小的事物被极大的事物所容纳 C. 极大的事物和极小的事物相互容纳 D. 极大的事物和极小的事物相互排斥
诗中“壶中贮九华”的比喻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美景的珍视 B. 诗人对美景的忽视 C. 诗人对美景的厌恶 D. 诗人对美景的无感
诗中提到的“灵隐寺”和“天竺山”位于哪个城市? A. 北京 B. 上海 C. 杭州 D. 南京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