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3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34:14
《吊李允成知县》
作者:李流谦 〔宋代〕
百年造化无遗力,霜雪十围岂易得。
盲工操斤选朴樕,铜柯石根弃如掷。
呜呼斯人何不淑,天畀之我人则啬。
白眼千百碌碌子,老虎可缚蛟可馘。
神锋屡染鸡鹜血,绕匣龙蛇夜悲泣。
项灵不合世间首,蚁宫历游无半席。
不如收拾还山川,化为球琳尚华国。
意气偶合肝肠倾,手栽檀栾食予实。
至今敛翼蓬蒿中,不与燕雀同感激。
霜风吹愁愁更浓,屈折长虹玉三尺。
晨兴揽衣发深省,古来精诚可裂石。
玄堂文成许见不,鱼与熊掌当取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李允成知县的哀悼和对其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惋惜。诗中提到大自然的造化并不吝惜力量,但优秀的人才却难以获得应有的地位和认可。诗人通过对比,指出李知县的才华如同被无视的宝物,生前未受重用,死后更是无人问津。诗人感叹世事无常,才子之死令人痛心,并希望能将他的才华和理想化为对国家的贡献,而不是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以其词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关怀与对人性的洞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允成知县去世之际,李流谦因与李知县有过交情,故深感惋惜。李允成为官清廉,才华横溢,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施展抱负,最终死于贫困,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冷漠与无情。
《吊李允成知县》是一首充满感慨与惋惜之情的诗作,诗人通过精炼的文字、深邃的意象,表达了对李知县的不平与哀悼。诗的开头以“百年造化无遗力”引入,强调自然的造化是多么无私,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李知县这样的人才被世俗的眼光所忽视,令人痛心。
诗中多处运用比喻和对比,如“盲工操斤选朴樕”,通过对比无能与有才,突显李知县的才华是如何被埋没。诗人对李知县的赞美与惋惜交织在一起,感情真挚而深刻。尤其在描绘李知县“屈折长虹玉三尺”的形象时,诗人不仅表达了李知县的才华难以施展,也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李知县的尊重与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整首诗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如“霜风吹愁愁更浓”运用拟人,使自然的变化映射出内心的情感。
主题思想:诗歌深刻揭示了优秀人才在社会中常常被忽视的悲剧,表达了对人才匮乏和社会冷漠的失望与愤懑。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加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李流谦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霜雪十围”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盲工”是指什么样的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