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三孤山》

时间: 2025-07-31 23:42:38

诗句

小孤相去大孤山,一望烟波百里间。

风日晴和江似镜,两峰对峙拥青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23:42:38

原文展示:

小孤相去大孤山,一望烟波百里间。
风日晴和江似镜,两峰对峙拥青鬟。

白话文翻译:

小孤山和大孤山相隔不远,望去烟波浩渺,似乎延绵百里。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江面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平静而美丽,两座山峰对峙,仿佛在拥抱青色的鬟发。

注释:

  • 小孤山:指较小的孤山,形状独特。
  • 大孤山:指较大的孤山,意象更为巍峨。
  • 烟波:指水面上轻烟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风日晴和: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好。
  • 江似镜:江水平静如镜,反射周围的景物。
  • 青鬟:青色的发髻,形容山峰的柔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戡,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较广,特别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常以清新、淡雅的风格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蔡戡游览孤山时,表达他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山水之间和谐关系的感悟。诗人通过对小孤山和大孤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诗歌鉴赏:

《三孤山》是一首充满自然美的诗作,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小孤山和大孤山之间的宁静景象。诗中“烟波百里”不仅展现了水面宽广的视野,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慨。尤其在“风日晴和”时,江面如镜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两峰相对,似乎在进行一种无声的对话,给人以深远的联想。通过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景色的赞美,也反映了内心的平和与愉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孤相去大孤山:描绘小孤山与大孤山之间的距离,暗示两者的关系与位置。
  2. 一望烟波百里间:描述远望时江水波光粼粼,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3. 风日晴和江似镜:描写晴朗的天气与平静的江面,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4. 两峰对峙拥青鬟:两座山峰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动人的画面,赋予自然以生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小孤”和“大孤”,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江面比作镜子,形象生动。
  • 拟人:山峰仿佛在拥抱,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孤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山:象征独立、坚韧,代表自然的力量。
  • 烟波:象征朦胧、神秘,引发思考。
  • 青鬟:象征柔美,体现自然的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孤山和大孤山的关系是什么?

    • A. 兄弟关系
    • B. 相隔不远
    • C. 母子关系
    • D. 没有关系
  2. 诗中“江似镜”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江水非常深
    • B. 江面平静如镜
    • C. 江水很脏
    • D. 江水在波动
  3. 诗的整体情感基调是?

    • A. 哀伤
    • B. 喜悦
    • C. 恐惧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孟浩然《望洞庭》

诗词对比: 蔡戡的《三孤山》与王维的《鹿柴》都描写了自然景观,但蔡戡更侧重于山水的和谐美,而王维则注重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感悟,但风格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长相思 鸳鸯菊 长相思 长相思 春景 长相思 长相思二首 其一 长相思 其二 采花 长相思二首 其一 长相思 平望舟中 长相思 长相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摧的成语 发科打趣 戒惧 浩开头的成语 峥嵘轩峻 米字旁的字 移风振俗 风止 自程 黹字旁的字 匸字旁的字 微功 蝻蝗 金字旁的字 欺善怕恶 识荆恨晚 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