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5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1:03
小孤相去大孤山,一望烟波百里间。
风日晴和江似镜,两峰对峙拥青鬟。
小孤山和大孤山相隔不远,望去烟波浩渺,似乎延绵百里。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江面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平静而美丽,两座山峰对峙,仿佛在拥抱青色的鬟发。
作者介绍:蔡戡,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较广,特别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常以清新、淡雅的风格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蔡戡游览孤山时,表达他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山水之间和谐关系的感悟。诗人通过对小孤山和大孤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三孤山》是一首充满自然美的诗作,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小孤山和大孤山之间的宁静景象。诗中“烟波百里”不仅展现了水面宽广的视野,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慨。尤其在“风日晴和”时,江面如镜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两峰相对,似乎在进行一种无声的对话,给人以深远的联想。通过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景色的赞美,也反映了内心的平和与愉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孤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小孤山和大孤山的关系是什么?
诗中“江似镜”表达了什么意象?
诗的整体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蔡戡的《三孤山》与王维的《鹿柴》都描写了自然景观,但蔡戡更侧重于山水的和谐美,而王维则注重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感悟,但风格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