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4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4:24
日重光,今日西没,明日上榑桑。
日重光,日复日,上榑桑。
人长往,不返故室堂。
日重光,身后西目谁短长。
日重光,言果果,神伥伥。
太阳再次升起,今天在西方落下,明天将在桑树上升起。
太阳再次升起,日复一日,桑树上又升起了。
人长久地离去,不再回到故乡的堂屋。
太阳再次升起,身后西方看去,谁的生命长短?
太阳再次升起,言语虚空,心神恍惚。
杨维桢(1280年-1350年),元代诗人、书法家,字子华,号云溪,浙江温州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带有哲理思考,对生活的感悟深刻,作品广泛流传。
《日重光行》创作于元代,正值元朝中期,社会动乱,诗人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对时光流逝与人事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日升日落的景象,反映出人生的流转与无常,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日重光行》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作,诗人借助日出日落的自然现象,深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诗的开篇便以“日重光”引入,反复提及,形成一种节奏感,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轮回与生命的脆弱。通过“今日西没,明日上榑桑”,诗人描绘了日月交替的平常景象,但在简单的描写中却蕴含了深邃的哲理。
“人长往,不返故室堂”,这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离去的人不再能够返回,象征着人生旅途的不可逆转。最后几句则通过对比和反思,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尤其是在面对纷扰与不安时,内心的迷茫与孤独感油然而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界的变化,又有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思考。通过简练的语言与清晰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沉思的氛围,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日月交替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日重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美
C. 人的离去
答案:A
“人长往,不返故室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思乡
答案:C
诗中出现的“榑桑”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木
B. 一种花
C. 一种动物
答案:A
《静夜思》通过月亮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与《日重光行》中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相互映衬。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情感,但表现手法和意象各有不同,前者侧重于夜景的静谧,后者则是日常生活的循环与哲理思考。